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新改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朱胜平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镇中心学校 558304)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让学生提问,敢于让学生发言,敢于让学生讲尽兴,敢于让学生表现自己,敢于让学生标新立异,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要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合作型学习,充分培养学生的探求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问题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教给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能力的手段,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包办代替,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起决定因素且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教师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本人结合自身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个过程的有机统一”,只有充分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穿旧鞋走新路”,重教轻学仍十分普遍,教学的重心还停留在研究教材和教法上,没有重视研究学生、研究指导方法;仍习惯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方式。因此,在重教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学,由重教向重学转变。《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地从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实践创新。
现代教学论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共同体,教与学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生生的“交往活动”。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废弃教师中心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新理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活思维、开发智力。当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创造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分析估计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探索,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和自己检查学习效果等,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防止只追求形式不管学生实际,不论教材内容难易,一味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放鸭式”教学。
二、精选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侧重点地组织学生进行的训练活动,它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领会、巩固、运用以及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练习可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紧紧围绕大纲要求,制订适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优化课堂练习的前提。教师应该慎重选择课堂练习,做到设计练习的层次性。课堂练习可以分为三个梯度:A组题、B组题和C组题,使学生逐步将知识层面向深推进。A组题为一些紧扣课本内容的模仿性题目,给出的数据尽量简单,以给大多数学生熟练操作,巩固知识为目的。B组题为一些有点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主要还是要照顾大多数学生。C组题为一些策略型的题目,使有能力的学生有充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天地,使他们及时将知识强化。
实践证明,盲目的过多练习是不科学的,它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反而,由于大量的机械性的练习题目,学生的思维会变得呆滞,阻碍了他们思维的正常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并有计划地让学生练习,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一位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四、优化教学手段
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过程单调,手法单一。即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过于泛滥,在不是很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带来无谓的刺激,学生容易疲劳。不但没收到实效,而且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的教师设计活动过多,使各个活动不能完全展开,学生也来不及把活动的收获和感悟表达出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学会用尽量少的素材和活动,去达到最高的效益。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个可以拆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的圆柱形纸筒。通过小组的观察和拆解很快明确了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的和,两个底面是圆属已有知识,而侧面积就通过重复拆---组---拆的操作不断呈现出长方形的宽等于侧面积的高,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情形。学生很快推导出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利用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出长方形和侧面积各部分相互对应的面积公式)。到练习巩固环节我还是利用这一学具引导学生计算拆去一个底面的表面积,拆去两个底面的表面积。整个过程就一个实物学具素材最少,而且它与多媒体呈现圆柱体相比较即不缺少动态,又更真切、直观、立体。活动的设计是操作的节节推进,探讨的层层深入,思维的步步升华。而多媒体的利用重点是呈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转化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从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改革是一个复杂又艰难的过程,从教育体制,教育目标到教育评估,是一个相接紧密,互相制约的链环,改革一个环节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只有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来做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推进课堂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