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对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学问题,阐述了成果展示法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特别就《货物学》的课程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提出成果展示法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问题。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法;货物学
在我国大力提倡职业教育的今天,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高职教学上更应该突出实践操作能力,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特色,近年来的教改大力提倡项目化教学。笔者在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将成果展示法运用于物流管理《货物学》教学课堂,在增强课程的实践性的同时,也使学生从枯燥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单线学习转变成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普通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货物学》作为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货物的质量、标准、检验、包装及储运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目前针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案例讨论。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他们对实践性环节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理论课程的学习,传统的理论+案例教学模式存在以下缺陷:
一是未能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二是未能妥善处理理论与实践的矛盾,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三是未能妥善处理教与学的矛盾,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二、实践教学环节下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进行了多种教学改革尝试,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调查实践等等。然而,这些改革并未获得理想的效果,案例教学大多蜕变为课堂讲授中的实证举例,校外的调查与实践往往囿于实习单位保守商业秘密的需要或学生人数过多而流于形式。此类的实践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学生仍然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是实践教学的过程缺乏监督机制。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缺乏引导和监督,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三是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仍然以教师考核为主,并且在考核中难以体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核标准模糊。
三、成果展示法的定义
成果展示法,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每一次实践作业在课堂内由自己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一起倾听、纠正、交流、讨论、互补、评价,展示可以由一个学生单独完成,也可以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完成,形式多样。成果展示法的特点是自己选题,不依赖教材,教师不过多干预,不过多纠正错误,以训练专题内容为目的,但在客观上,此法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
四、成果展示法在《货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根据《货物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将基本课程内容进行分解,确立创新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重申教师的引导者地位。建立一系列以成果展示法为主体方式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流程。(1)结合课程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成果展示欲望。(2)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3)确定展示内容,选择展示方法、探究过程。(4)制定展示方案,设计展示流程,提升展示效果。(5)指导报告写法,了解研究方式,提高探究能力。在运用成果展示法的教学方式中,笔者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的作用从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监控、考核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
(一)展示材料选取阶段
进行展示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师生明确该项目环境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重点。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教师提取适合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找到各自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货物学》的包装章节内容中,可由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类他们所感兴趣的包装,以收集实物或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将包装对于货物的主要作用及包装在物流过程中的意义完全掌握。
1、学生在材料选取的过程,明确了解该项目内容中出现的知识点及技能要求。在学生对专业术语完全理解的情况下选择各自的展示材料,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各学生团队提出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各种创新思路。
2、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展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的展示活动,要强调各自成员的分工情况,借此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展示材料选择的内容上,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性,鼓励学生选择一些最新最具创新性的展示材料。
(二)展示材料加工阶段
在此阶段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极为关键。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计算机技能、专业技能及一些使用的操作软件,鼓励学生努力朝着精致、细致的方向来加工自己收集到的展示材料。使学生的作品更为美观、更为专业、更容易被大家理解,更适合交流。学生在展示材料加工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如何获取教师或同学的帮助,这些内容都可以加入到展示材料中去。这些隐性价值目标的挖掘和深化,更能体现实践教学的教育意义。不仅是学生在成果展示过程中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也确实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在材料加工阶段,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应该只停留在简单的专业知识传输上,而应该挖掘学生在展示活动过程中亲身经历和独特体验的这些隐性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展示阶段
该阶段主要围绕两个重点:学生的展示活动及教师、同学共同参与。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精心准备,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和同学要给予掌声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和同学可以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学生在回答提问的过程也是对专业知识的一种内化。这种问答方式可以使教学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的自主式学习。在该阶段中,评价的主要倾向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展示者从容地面对同学,并且能把准备的内容展示给大家,使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没有挫折感,却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师、同学参与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仔细听、认真记录每个组的情况,包括优点和缺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个环节和重要,直接体现教师、同学对展示者的尊重。教师在展示活动中也可以体会到教学目标是否完成,是否发生偏差,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一方面教师通过展示活动把教学目的落实到位,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在普通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评价阶段
成果展示之后的评价不能由教师单方面承担,而应该由教师、同学共同完成。每次展示活动之后都应该有评价结果。传统的应试教学,只在乎最后的试卷成绩,而忽视的学生的能力培养,所以课程的评价结果不能由考试成绩决定,需要多方面的考量,比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观察和记录的学生表现,监督项目的进程,并根据展示过程完成情况提出的问题由学生解答等,都可以作为最后评价结果的依据。另外学生之间针对展示过程的互评,也应该纳入评价结果的考量依据。所以正确地制定考核标准也会影响到成果展示法实施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货物学》课程的评价结果,由平时成绩和团队展示成果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针对在展示活动各阶段中,各个团队中的成员的表现、态度、激情、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决定。而团队展示成果成绩则是各团队在完成展示活动之后,教师及同学对该展示活动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同学的参与积极性更高,评价结果也更为客观,和传统强调考试结果的评价模式大相径庭。
《货物学》本身作为一门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内容部分比如货物学概论、货物的质量及标准、货物的检验、货物的运输、货物的储存保管,如果完全依靠教师的讲授,片面得强调知识点的传授,这种教学方法令学生昏昏欲睡,索然无味之外,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中规定的要求。成果展示法在该课程中运用之后,教师仅作为引导者,让学生自己在课外、课内中寻找课程内容展示的方式、方法,用生动的、具体的、感性的表现方式来将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并且还能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实践,反复练习、接触和运用,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瑞军等.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6):124-126
[2]孙乃谦.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9(6):36-39
[3]王金英.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J].企业导报,2010(7):15-18
[4]刘五云等.高职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