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议大学生情绪管理

浅议大学生情绪管理

作 者:杨 文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000)

摘  要:本文通过对情绪和情绪管理的分析,提出了大学生要提升情绪管理水平,以及高校应当进行情绪管理教育的意义,具体分析了不同问题的情绪管理策略,对于高等院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实践和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绪;情绪管理;大学生

当一个人情绪好时,山含情,水含笑;一个人情绪不好时,独自便伤春悲秋,我们任何人都离不开情绪,情绪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处于青春中晚期的大学生生活在集体中,在为进入社会做着积累、努力和奋斗,有一系列需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人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方向的设定,专业知识的积累、各类技能的学习和考核,个人的社交、生活、爱情。处理各类关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惑,会有内心的纠结和冲突,会带来烦恼、 焦虑、 苦闷、愤怒、不安等消极的情绪。同时,短短几年的大学生活中,各类因适应问题和转变问题不断发生,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大学阶段频发。正是因为大学生处在身体成熟、心理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因此,在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广大青年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和管理。
一、情绪和情绪管理的基本概念
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简单地说:情绪是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客观事物是情绪的现实源泉。情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随着情绪的发生必然带来生理反应。不管经意与否,情绪必然会表现在行为中。或者说情绪由刺激所引发,当人们有产生情绪时,在心理、生理、行为等几个方面都会有所表现,表现的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不经意中都能熟练运用情绪来传递信息,“眉目传情”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们通过了解情绪可让人们更好的处理问题。
根据情绪的社会属性可以划分为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基本情绪是指与人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需要,如恐惧、焦虑、满足等;社会情绪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需要,如幸福感、荣誉感、责任感等。按照情绪表达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分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而情绪管理就是通过学习和体验使用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达到身心健康。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和集体生活中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通过摸索实践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情商。
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过程,对客观现实所引起的反应能适度排解,以积极态度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情绪的管理不是要去除或压制情绪,而是在觉察情绪后,调整情绪的表达方式。有心理学家认为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固然有正面有负面,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情绪本身,而是情绪的表达方式。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境表达适当的情绪,就是健康的情绪管理之道。
二、关注大学生情绪管理及情绪管理教育的意义
(一)大学生情绪管理有利于调节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发展
一方面,任何情绪必然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情绪产生的过程中,通常与人的生理性和客观需要相联系,“怒发冲冠”就是如此。经科学研究,人在负性情绪中,特别是生气时会分泌出有毒性的物质,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对于情绪进行管理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外显性和冲动性,这是情绪的特性。进行情绪管理,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成长过程中心理不断成熟的过程。克服冲动,在人际沟通中和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不断增强驾驭自己情绪的能力,达到心理健康,慢慢也能体会到良好平稳的情绪状态对自己学业和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二)大学生情绪管理有利于维护和谐校园建设
大学生情绪问题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行为和社会适应不良,进而导致心理疾病。大学校园中学生的消极情绪不仅会干扰判断和行为,而且,消极情绪还具有感染性和弥散性,不仅如此诸如激动、兴奋等一些过度强度的情绪,如若没有得到有效调控,持续时间过长,同样也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比如赢得比赛后的狂欢等,均容易发生各类问题。“蝴蝶效应”在学生群体中容易形成并放大。过激、过度的情绪通过群体间的发酵和扩散,会出现影响校园稳定的隐患。因此,学会情绪管理对大学生保持情绪稳定、增强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情绪管理,对于大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使用恰当方式表达自己情绪,控制情绪的强度,通过有效处理负性情绪困扰, 通过自省和体验,建立正常、积极、向上的情绪氛围。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健康成才
通过教授大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使得学生表达情绪适度、适时和适宜。对学生的健康成才和个人修养提升有重要意义。做到喜悦适度就不会得意忘形,恐惧适时就不会持续过久,愤怒适宜就不会伤害他人。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引导和和谐校园建设。
三、情绪管理的方法
(一)觉察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成因
情绪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绪是没有的。在情绪管理中最基本的是了解刺激源。然后了解自我的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更进一步的要关注他人的情绪,协调与他人情绪之间的关系,做情绪的主人。
(二)情绪管理的范围
情绪是一个调适系统,压抑、沉溺或过度反应都会有问题产生。但是要说明的是,及其的兴奋,夸张点说会导致乐极生悲,“范进中举”就是最鲜明的例子。因此我们去调试的不仅仅是悲哀的郁闷的负性情绪,同时也要调节过度表现的情绪。
(三)不同问题的情绪管理的策略
1、针对现实问题的情绪管理策略
有些情绪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做事不力而产生,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导致的。例如:某同学对于当众发言很紧张。管理这样的情绪,主要还是要拓展知识面、培养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与技能培养、学习方法养成等有关系。在新生适应性上也有很多类似针对现实问题的情绪管理,特别典型的是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整。大学新生大多是刚刚独立进入集体生活阶段,会出现很多不适应和摩擦,同学关系、劳动分担、生活作息节奏等,这一类的情绪和人际间基本的相互沟通和融合有关系。针对现实问题的情绪管理,主要是分析导致情绪的原因是否属于自己不能掌控的客观现实,通过认同、理解、内化、增强应变能力达到情绪管理的目的。
2、针对观念认识的情绪管理策略
对于观念认识类的情绪管理,首先要考虑观念的合理性。例如:尽管很努力也不能达到既定目标。通过分析情绪状况,事实上,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我们只能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通过改变自己的观念调节自己的心情。通过改变观念的尝试如果还不能调解自己的情绪,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干预和管理。主要方法是:接纳、共情、认知、系统行为脱敏、学习相关的放松法。
3、针对情绪状态的情绪管理策略
笔者认为在针对情绪状态的情境下进行情绪管理,首先大学生需要学会和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遇到情绪问题,先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放松调整。比如深呼吸调整。运用适度的自我安慰也能促进大学生回复平和心态。针对情绪问题通过转移、宣泄和求助,达到调节目的。比如运动、旅行、倾诉、流泪,变换环境等。达到情绪强度的弱化。
针对他人的情绪状态,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进入对方的情境,尊重他人的角度,不替代思考早下结论,不评判的体验他人的心理,觉察他人的情绪,具有同情心,避免发生误会。
情绪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相互影响和传播,了解自身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促进提升广大大学生情绪管理水平。
情绪管理的三个策略各有特点,分别对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和不同的情绪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灵活选择、综合使用、科学搭配。合理有效的调节情绪,对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必然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若兰,论大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11卷,第 4期,200312
[2] 王学红,浅议大学生的情绪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07  NO.36
[3] 刘香华,大学生情绪管理探析,中国轻工教育,2010,06期
[4] 解小青, 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教育与职业心理健康教育,2011,第6期(总第68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