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激励的涵义入手,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就当前我国企业员工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企业 员工激励 激励体制
一、我国企业员工的激励现状
在这种陈旧的激励制度下,企业的普通员工、中高层管理人员、研发人员的收入,充分体现了他们当期为企业所做贡献的大小。主要评定指标也就是当期企业经营业绩和个人业绩。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时间太短,没有体现出企业长久的规划,这将直接导致一种很严重的后果:企业员工不会将自己的业绩与企业的长久发展结合起来,而只是目光短浅的与企业短期利益挂钩。
二、当前企业在员工激励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1.激励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
由于企业受长期落后管理观念的影响,常常过于强调薪水、津贴等物质激励,而淡化了员工对工作满意度、培训机会、提高员工名誉及良好的企业文化等高层次的需求。虽然物质激励对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但过于强调物质激励会使员工缺乏稳定感、安全感,也会使得员工对企业这个大团队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及团队协作精神,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易淡化员工之间的意志、信念与责任,从而不利于企业的规划与长远发展。
2.激励形式散漫,缺乏系统性
现在许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资金压力较大,囿于此,常常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也没有专门设置人力资源部门,而是由企业的行政部门负责。由于行政部门也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再加上他们不是专业管理人员,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理想目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没有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针对性
许多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依据并不是根据员工的现实表现经过分析和研究而得来的,而是由直接管理者的大约估计得来。这种既不以实际分析为依据,又不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激励制度一定不是最利于企业发展的,还有可能会因激励方法和激励措施不适当,造成企业资源的巨大浪费。
4.激励机制的制定专横,缺乏公平性
企业激励机制的设立要代表全体管理者和广大普通员工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但目前一些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其公平性和公开性存在极大问题。事实上,现在在许多中小型企业里,让普通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及员工的“主人翁”地位都没有太多的体现,而往往变成了一句蛊惑人心的空话。按正规程序来说,激励机制的制定一定要经过董事会开会讨论通过,还要经“职代会”的研究通过后方可实施。而在许多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单位较难做到,因为这些企业里都是最高负责人说了算,他的利益高于其他任何一个人。这样,激励机制就仅仅只成了最高负责人的主观意愿了,企业的普通员工也没有发挥其“主人翁”地位,也只是一个“打工仔”而已。
三、对策及建议
1.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归属感
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是世界万事万物发展的根本,是一切事物变化的核心之所在。所以,企业要建立以“以人为本”、丢弃“利益为先”的观念。我们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思想上认识到,“人才”才是创造更多财富的源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挖掘人才,如何合理使用人才,如何有效管理人才的工作上,对于一些专业人才,我们要挖掘他的潜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多财富而造福企业。这样一来,就需要在爱护和尊重员工的基础上,主动维护员工的利益不受侵犯,并且为他们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身心发展的娱乐场地,使其能真正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增强其向心力与归属感。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者才是真正的关心员工,才能留住核心人才。
2.崇尚思想激励,重视精神需求
企业对员工高度重视,员工也会尽力报答企业。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就是要将激励机制人性化。其一是情感激励,模范激励是最主要的情感激励方式之一,然而最重要的是企业的领导者要深入员工群体中,与他们打成一片,并做出表率。其二是目标激励,当企业在安排与分配具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工作时,要让员工积极参与目标的设定,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其三是公平激励,企业的领导者对待所有员工态度要一致,不要因为职位的高低,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广泛听取广大员工的建议。
3.转变管理观念,注重培养企业特色文化
我国中小型企业中,家族式企业、家族式管理经常出现,他们要想迅速发展,就必须要摆脱这种陈旧封闭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大力吸收外部各类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及活力,从而发展壮大自己。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最高领导者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极力引入外部人才,这样不仅能让管理者获取更多最新的社会信息,而且还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宽思路。特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
4.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建立规范的激励体制
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企业,不仅需要资金、物质的支持,还需要人才的注入。建立正规的激励机制,其一,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物质激励方式,增加其他的激励方式如情感激励、融入式激励、荣誉激励、职业培训激励、权力激励等,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其二,要建立畅通快捷的沟通机制,例如采用匿名信、定期的访谈、体育活动等增加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流,使最高负责人能够充分了解员工的内心需求,从而找到合适的激励点。其三,要规范使用奖惩制度,不要因为职位、关系而区别对待,奖惩要公平、公正、透明。
参考文献
[1]傅永刚. 如何激励员工[M].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一中. 浅谈建立企业激励机制[J]. 商业经济, 2007(1).
[3]林梅玲.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