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政管理是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它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的浪费和支出,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而行政效率的提高除了对人有物的激励、环境优化、制度科学外,更多的源于人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即是良好的行政心理,它是落实好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的要本要求。
关键词:行政管理;行政心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行政心理,是政府行政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主体(即行政个体)及其结构体(及行政组织及其内含的小群体或非正式组织)对行政内外情景的主观反映。
一、良好的行政心理是行政管理效率提高之魂
行政管理工作的运行是一个心态群体的心理系统,它受行政人的责任心、荣誉感、价值观、工作态度、合作意识、服务态度以及工作情绪的影响,行政管理是以为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它必须坚持以民为本,着眼于以民之利为最大化,管理工作只有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克服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最大限度的提高办事效率,才是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
首先,良好的行政心理有利于形成凝聚力
俗话说:“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有凝聚力的团队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否则,充其量只能?是“团伙”,人聚在一起只能称为人群,心聚在一起才能叫做团队。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如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有了凝聚力的团队则是虎狼之师所向披靡。凝聚力对一个单位而言是生命、是力量、是信心、是创造。而凝聚力的培养与打造,除了要有先进的行政文化、还要有良好的行政心理,这才是“灵魂”。
其次,良好的行政心理有利于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
行政管理的效能的提高需要多元化条件的共同完成,但管理最终靠人去执行和实施。一项政策得以贯彻到什么程度,通常取决于管理者对它的解释以及取决于他们在实施各项政策的心理状态。现实中管理人都有一种 “经济人”的心里自利倾向,一旦这种利益倾向产生失落感,特别是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所谓潜规则遭破坏后,就有可能会千方百计使政策的执行效果下降,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以一种不负债任的心态对付工作,这就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的执行。
再次,良好的行政心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既要是提升国民素质,更要优化政府的管理行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政机关在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还要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
二、制约行政心理发展的“五受”分析
行政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有很多,比较集中有表现有:
1.受个体教育水平影响。
教育发展水平如何,它对行政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缺乏教育教养的人,难以对各种社会现作出正确的判断.对政策难以作出科学的理解,对形势难以作出科学的评价,对政府的要求难以正确的执行,对自身行为难以作出科学预测,这样在施行行政管理过程中就很难提升工作效率。
2.受当时社会心理发展的影响。
从整个社会心理对行政心理的影响来看,主要有社会的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或隐或现地作用于行政心理;有社会的现实情绪、态度、价值观等,或直接或间接地成为行政心理的内容;有社会的网络文化、民族意识、层级文化和区域文化,或积极或消极地左右着行政心理的发生。
3.受社会实践活动的制约。
社会实践活动对行政心理的制约主要在于:社会实践的活动内容决定着行政心理的内容;社会实践的力度决定着行政心理的力度;社会实践的成败决定行政心理的变化方向。实践活动的成功,必然促使行政心理得以扩张、强化。实践活动的失败,则会造成行政心理的减弱。
4.受当时社会变革的影响。
社会变革会改变原有社会环境或创造新的社会环境,引导行政心理在变化了的社会条件下,向更深层次转化。社会变革会改造人的行为方式,为行政心理的变革提供了动力。社会变革调整了社会关系和社会利益,为此,行政心理子民会在此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发生变化。
5.受一定政治制度的影响。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般的社会心理,其形成与发展既要受到一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要受一定政治制度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当行政心理适应政治制度的需要时,它就能存在和发展;当行政心理不适应政治制度发展需要时,它或迟或早都将改变;当政治制度实现变革后,在新的政治制度的作用下,新的行政心理迅速形成并得以巩固,而旧的行政心理即将消失(这一点要有一个过程)。
三、培养良好行政心理要“五强化”
1.强化思想教育。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当然没有自我教育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自我教育中要做到思源、思史、思政,多做换位思考,经常要想到有时和没时、在位与退位的关系,才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形成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2.强化道德建设。人,不论将来自己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辉煌的顶点,决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当成商品。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只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行为选择的正确性。
3.保证法律法规建设。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要真想解除内忧就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我们必须在头脑中设置一条法律警戒线,并养成良好行政心理。
4.强化学习。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事实证明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这既要学习理论;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有新思想和理念,要走出心理误区,时刻保持健康的行政心理。
总之,良好的行政心理不仅是提升行政办事效率的动力,更是从实际上做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源。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要条件。
参考资料
[1](美)安德鲁 杜布林 心理学与工作[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黄训美《公务员心理保健》人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