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铅山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334500)
[摘要] 采用对比实验对大学生排球垫球教学的不同方法及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群体教学法在学生掌握排球垫球技术有显著效果;同时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等方面呈现明显效果。
[关键词] 小群体教学法;排球垫球;教学效果
“小群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等,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在自选小组长的协调下,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各组的自主性,并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的方法。排球课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结合本课的特点,加上体育系学生入学时存在个体差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试验,认为运用小群体学习法,改进传统的由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观察、思维、判断、分析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自练的能力,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随机选择了铅山县第二中学初中三年级(1)班男生组1组20人为实验组,铅山县第二中学初中三年级(1)班男生组2组20人为对照组。
1.2 实验方法。
采用对比实验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通过两周的排球垫球教学,实验组经常性地运用“小群体教学法”分组学习,对照组则仍用常规的组织教学方法,即:宣布内容→讲解→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错→考试。通过专项技能学习,综合考核,对两个班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小群体学习法”形式教学前,首先对2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无明显差异,对排球技术进行摸底测试,结果说明两组的排球基础相同,不存在明显差异。
2. 实验步骤。
2.1 实验分组。
根据授课班级的人数平均每组20人,按学生的需要和要求,由学生自愿结合成若干个小群体,每组4~6人。并由学生自选1名小组长。从分组的情况看有3种类型和特征(见表1)。
表1“小群体”分组学习形成的3种特征
2.2 制定单元教学计划。
根据排球垫球教学计划把排球垫球教学分为准备、明确目的、学习和小结四个部分。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2.2.1 准备阶段。
①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可能,提出分组数量,由学生自由结合成若干个小群体。
②用民主选举或教师提名大家通过的方式产生小组长。
③小组纪录并准备个人纪录卡片。
2.2.2 明确目标阶段。
单元学习开始,安排引导课,让学生了解:
学什么—单元目标和学习内容;
为什么学—学习这些教材的意义、作用;
怎样学—了解动作规格、技术特点和练习方法;
学习要求—了解技评、达标和考核要求;
学的怎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差距,并试写纪录卡片。
2.2.3 学习阶段。
按单元教学工作计划进行教学、互相交流、组织比赛。
2.2.4 单元小结阶段。
①检查本单元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②对各小群体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2.3 课堂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4-6人的体育学习小组,自选小组长。通过教师统一对动作要领精炼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后,在小组长的带领和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小群体成员自订教学目标。在练习中有一定排球基础的学生成为“小群体”骨干,起到“教练”的作用。学生一方面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相互提供反馈信息,并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复习,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定向指导,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动作的目的。学习的后期,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群体成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由各小组长组织小组间的比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同学之间的交流找出各组的优缺点,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裁判能力,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3、结果和分析。
3.1 “小群体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教学实验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学习和心理需要。学生喜欢“小群体”教学这种形式。从组织教学的特点看有明显差异(见表2)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组织教学的特点
3.2 实验后学生垫球成绩的比较
两周后,由几位排球教师来共同进行技术水平的评定。教学实验证明,实验组学生的达标和技评成绩均高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见表3),说明采用小群体互相学习法能促使学生经常性地参加练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见表3)。
表3 排球垫球技评、达标成绩检验表(单位:分)
排球垫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要求学生能充分领会和理解动作要领和结构,并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和巩固,才能形成动力定型。其中,动作概念正确和动作表象清晰是掌握正确动作的前提条件,排球垫球教学中应用小群体教学法,通过观察同组成员的技术动作,能促使学生回忆教师的正确示范动作,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动作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并在纠正同伴错误动作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正确动作的理解和领悟,找出动作技术的关键及难点,提高对技术动作中难点的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成员间的相互指导和帮助,为练习者提供了及时的反馈信息。另外,运用小群体学习法,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动作的复习和巩固。这样做不仅复习和巩固了课堂的教学内容,缩短了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时间,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小群体教学法”的意义。
通过“小群体学习法”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合实验结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4.1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由教师教、学生学的“填鸭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小群体教学法”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从而明确“小群体教学法”实质是一种把教学活动重心放在“学”上,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它具有自由结合,自由选择练习手段、自由支配练习时间、自由交往特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群体教学法运用于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时间较长,有独立思考、分析、讨论的过程,也能主动与教师探讨问题。小群体成员在教师的帮助和画龙点睛的引导下自订教学目标,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相互帮助,共同探讨更好掌握技术协作的方法。成员间,小组间相互激励竞争,体验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协同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小群体教学法”具有广泛的教学灵活性。改变传统教学时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克服教师“填鸭式”和不结合实际盲目执行教学大纲的做法。“小群体教学法”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进行自我学习和掌握知识与技能,在“小群体”中获得自由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这种针对小群体实验情况而选择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始终保持一种新鲜的感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完成教学任务有积极作用。
4.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小群体成员通过课内外的结伴学习,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帮助,其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会得到提高,而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所获得的合作和交往等能力能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无疑能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4.5 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小群体教学法”强调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更贴近学生,学生更愿意和教师探讨技战术上的问题。谈自己看法和学习体会。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就会对学生学习充满信心,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小群体”的组成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需求,目标整合、志趣驱使,彼此间要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频繁的交往中,规范了自己的行动,缩短了心理距离,增强了小群体的凝聚力,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有积极的意义。
4.6 有利于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
用“小群体教学法”组织教学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为“小群体”荣誉而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激发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产生不仅为个人荣誉,更重要的是体现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树立了正确的集体观。
5、结论和建议。
实践证明“小群体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是可行的。“小群体教
学法”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为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开拓了一个新天地。
小群体成员通过教师的指导自订教学目标、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相互指导、相互帮助、共同探讨掌握技术动作的方法,通过在成员间、小组间的相互激励竞争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培养了创新能力。
小群体成员通过课内外的结伴学习,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提高了同学间的竞争意识和互相关心帮助的精神,从而促使了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的培养,以及社会适应能的培养。
“小群体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这一点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群体教学法”学生交往频率高,这使学生之间互相信任,缩短了心理距离,从而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有积极意义。
然而“小群体教学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它只适合于班级规模比较小和小组人数较少的情况下运用。“小群体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否则会适得其反,演变为“放羊式”教学;及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的时机、引导的程度都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教师的组织教学既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根据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小群体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谭平.谈政生.小群休学习法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学校体育,1999.
[2] 吴志超.刘绍曾等.现代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 曲宗湖.论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学校体育信息汇编.
[4] 苏娟.互惠分组教学法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与研究[J].体育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