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方法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方法

作 者:谢长根

<p>南   市森林公园学校&nbsp;&nbsp; 330013)</p> <p>  [摘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不断成熟,日趋稳定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掌握思想品德教学之方法,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定位与正确人生目标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br />   [关键词] 新课改&nbsp; 初中&nbsp; 思想品德教学</p> <p>  思想品德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重任,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思路过于狭窄,创新性不足,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因此,思想品德教学亟须扭转以灌输知识为主而忽略教学艺术的授课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思路,构建新课改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 <br />   一、课堂导入,创新教学思路<br />   俗话说:&ldquo;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rdquo;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精彩有趣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以后内容的展开起到奠基石的作用。通过设疑问导入、故事导入、实物导入、温故知新导入等方法进行课堂导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新课改的思想品德课堂需要积极的探索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途径,而实现这种目的的有效思路就是互换课堂身份。互换课堂身份的目的在于转&ldquo;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听课&rdquo;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互换师生身份,比如对教案的设计而言,以前是教师&ldquo;一手包办&rdquo;,新理念下学生也可以设计自己的&ldquo;学案&rdquo;。换言之,&ldquo;教案&rdquo;是教师想怎么&ldquo;教&rdquo;,&ldquo;学案&rdquo;就是学生想怎么&ldquo;学&rdquo;,每堂课,学生们在课前都通过商议提出他们统一意见之后的学案,目的是告诉教师,他们想怎么学。然后由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要把学生的想法融合进去,这样才能把课堂变得更加适合学生的&ldquo;口味&rdquo;, 只有创新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真正提高。<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精心备课,创新教学方法 <br />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学生是最终的受益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备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遵循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只有教师精心备课,才能使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根据学习大纲有目的、有组织地学习,学习效率提高,很轻松地学习了知识,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更爱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师应运用情景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而且非常有效。比如学习如针对&ldquo;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rdquo;一课时设置一个场景,几位同学买到了假货,教师引导大家有很多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拨打消费者维权电话,还是直接跟商店老板谈等。然后设计一个情景剧,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教师和同学们都参与进来,也可以分成几组分别表演,其他同学做点评。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不同知识的内容体系,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般的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生活实践能力于集体协调能力等。<br />   三、课堂总结,创新教学模式<br />   教师通过课堂总结,知道了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着误区,哪些需要深入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在学生薄弱的环节多下工夫,改变教学方法和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自己总结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心情愉悦轻松,师生间形成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了学生积累知识,总结知识的能力。<br />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ldquo;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dquo;,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课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动力来源。而课堂上的激趣艺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具体到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常用的激趣艺术途径包括:用&ldquo;情&rdquo;激趣,用&ldquo;境&rdquo;激趣,用&ldquo;行&rdquo;激趣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不同的知识可以采用不同的激趣方式。教师利用一些特殊如&ldquo;母亲节&rdquo;、&ldquo;三八节&rdquo;、&ldquo;感恩节&rdquo;等节日,开展为妈妈做顿饭、与父母交流心里话、为父母洗洗脚或者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行动自我提升,自我感悟课堂知识的魅力及在生活中的载体。通过这种激趣艺术的运用,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感触更深了,一方面是感觉知识有意思,另一方面感觉学习知识后使自己的思想发生了改变。教学中的创新模式,可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r />   由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又因初中学生年龄普遍不大,因此教师需要不间断的在课堂上、课堂下灌输和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而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无疑是教育他们最有效的方法。在面临不断更新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观念下,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探讨,不断更新思路,构建真正有效的教学模式,促进其在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br /> [参考文献]<br /> [1] 李向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浅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1.7.<br /> [2] 高行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误区[J].学生之友(初中版)上,2010.9.<br /> [3]张翔.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师版),201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