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 553000)
初中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学是保证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身体发育的健康,还能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灵魂,为学生正常而高效地投入学习保驾护航。因此搞好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显得至关重要。为此,本文特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论题作如下探讨:
一、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重传授轻方法,重技术轻素质,重应试轻应用,重继承轻创新。如在速度练习中,小步跑在有些发达国家已逐渐被更新,但我们还在继续延用,缺少学习,缺少创新。在课堂教学中,只讲动作规范,却限制动作创新和自由发挥。而新教材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发挥。新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了教师角色,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还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每个学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自己动手制作器械的能力。要通过活动培养一批有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和体育专长的体育骨干,带动全体同学锻炼的热情。要激发同学们积极锻炼的兴趣,开阔视野,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健康体魄的新一代接班人。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深钻业务,精益求精,顺应改革,更新理念,改进教法,以人为本,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因地制宜,利用和挖掘现有器材场地,力争人人参与,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因地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绝大部分初中学校,没有正规体育场地,活动场所仅有小小的一块.有的连一个合格的球场也没有,或者只有半边篮,或者有篮板无篮圈;大多无单杠、双杠、技巧垫等,甭说百米跑道了。我们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要千方百计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抓好体育教学,如:没有跑道又靠近公路的学校,可利用公路两旁宽直的线段练短跑,但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没有公路的学校,就利用河滩、堤坝、比较直的乡间马路练短跑;靠山、靠水的中小学,可搞登山、游泳活动;而无山无水,又无公路小学,教师可带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慢跑、游戏等。
三、恰当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节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如果无视这一重要因素,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无论教学内容多么完整,语言多么准确,动作多么完美,教态多么专注,那也只能说明你的体育理论和技能优秀,是自我陶醉式的教学,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更应该以学生作为一节课的重心,在备课时充分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特点和差异了然于胸,然后去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才会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这就是所说的变学生必须学为“我要学”。例如在体操学习中。首先要讲明白体操对于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的作用,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其次用完美的动作展示愉悦学生的身心,使他们产生对美的追求,完成兴趣上的激发;接着简明地讲解动作要领,并作巡回指导,及时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增强自信;再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挑选优秀学生担任组长做榜样,在比学赶帮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自然得以提高。
四、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视为主导的地位
教会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前提或者说是载体。体育学习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既是体育教学目标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对此,我们应该有准确的认识。这里要说明的是,我们不要用二元对立的思想方法看问题,一说重视知识、技术,就不要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说重视学生,就不要教师的指导;一说探究、合作,就不要传授等等。课程改革八、九年的实践证明,用辩证的、联系的、发展的思想方法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的确,课改初期有一段时间,教师不太敢提这个载体了,这不是我们体育教师的问题。今年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大大强化了运动技能和体能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我们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理直气壮地教运动技术。
但是,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运动技术这个载体能够起什么作用,不能把运动技术作为教学的唯一任务。现在应该防止在运动技术教学问题上走“Z”字路,从只教运动技术走向淡化运动技术再反过来过分强化运动技术,这样摇摆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十分不利。我们必须强调运动技术的载体作用,但只强调载体还不行,还要实实在在地挖掘运动技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这在新时期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时代发展要求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顽强、坚忍不拔,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胜负、对待成功与挫折、体验乐趣,学会悦纳别人,学会欣赏等许许多多优秀品质,不能再让我们的学生不敢扛事、不敢面对、不敢担当。体育具有这种功能,深入挖掘、发挥这些功能是新时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当然,体育对学生产生的功能不是凭空而来的,学生只有在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从事身体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感受,才能使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丰富而深刻的体验,如果什么知识、技术都浅尝辄止,学生不可能深刻体会到体育中的竞争、合作、顽强、坚忍不拔、正确对待胜负、对待成功与挫折,也不可能较深刻地体验到体育的乐趣,没有刻苦学习和成功体验,学生对这些优秀品质的体会也只能是肤浅的甚至是负面的。所以,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和培养优秀品格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因此,我们要把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作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不但要教好它,还要适当提高技术的含量和适宜的难度,与此同时,要深入探索如何把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的过程与学生行为、态度的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健身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探索如何把教师想的目标变成学生学的目标,变成学生自觉的、具体的学习行为。这样,我们的体育教学才能有内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才能够深入到教学的核心——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总之,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拓展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观念教育和运动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