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来水管网改造的经济分析

自来水管网改造的经济分析

作 者:朱炳官 (浙江省海宁市自来水有限公司 314400)

摘   要: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乡供水规模也在逐步扩大。由于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加之供水企业在输送过程中会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给供水单位造成了成本提高、水压不足和供水困难等问题。如果管道长期漏水而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维修,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还会降低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降低水质。因此,做好自来水管网改造工作是供水单位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我们将就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改造对策,并就其经济性做出探究。
关键词: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改造;经济型

一、城乡旧自来水供水管网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的发展,有些供水管道已成为供水的瓶颈,制约了供水规模的扩大,不利于管网的联合调度。由于管道敷设时管沟基础或回填时处理不当,接口质量差长管段中没有设制柔性接口,钢管焊接质量不好,法兰连接不规范,覆土不均匀而造成管道周围受力不同而增加爆管等诸多原因,直接增加了供水单位的供水成本,影响了供水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旧供水管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管道漏失大。近几年,在城乡供水管网设施中,城区管网老化、漏水严重,有些供水管道已运行了五十年以上,材质差,极易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现管网漏失率高达20%左右,不但难以保证用户的安全用水,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加大了供水成本,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管道水头损失大。管道使用年限久,管内壁结垢严重,加上管道使用弯头太多,不仅导致管道的水头损失增大,严重影响了管道的输水能力,造成了大量能源的浪费。
3、管网联合调度不能充分发挥。由于老管网历史较长,管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管网联合调度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很多水源仅限于分片供水,无法联合调度,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4、维修成本高。供水管网出了大面积穿孔,所处地段复杂,维修困难。并且经常在同一管段重复出现穿孔,重复维修现象,维修费用高。为了保证城乡供水和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势在必行。
5、原有管网由于区域的发挥,对供水需求不平衡,供水不足,供水量不适用现有需求。
二、城市自来水管网改造方案
1、科学确定改造对象
确定改造对象首先要依据管网工程档案,其次要参考维护抢修记录和用户反馈意见等资料,依照先严重后一般; 先重要后次要; 先易后难; 先大后小的原则确定改造对象。改造的主要对象为镀锌管、灰口铸铁管。旧管网改造是城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应科学合理安排改造对象,制订近、中、远期规划,从被动改造到主动改造的科学转化过程。
2、科学规划新管网
科学规划设计新管网一定要科学分析和研究旧管网及用水量分布,最好能够运用供水管网水力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和优化,直至达到理想效果。管网规划要注意保证水量调动灵活性和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既要考虑供水安全,又要考虑节约投资及管理、调度和监测的方便性。在规划中管网布置建议采用混合形式: 干管布置以环状形式为主,应当为拟开发区预留合适管口; 支管以支状管形式为主。管网规划切忌盲目采用环状形式,否则不仅可能增加造价,而且一旦发生事故极可能放大事故停水区。
3、科学选用正确管材
科学的不断发展已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我们还应制定管材及配件选用规程,明确其试用范围和条件,使管材选用有明确标准可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管网性能和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应该选择封闭性好、耐用、安全卫士、连接方便、耐腐蚀、内壁光滑、易维修、施工快捷、造价低等特征的管材。
4、科学的管道改造方法
管网改造工程中,尽管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开挖沟槽铺管方式,但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最适合现场的施工方法。例如因工期紧张、交通繁忙、地下管线密集等原因无法进行开挖施工时,就应该采用非开挖技术完成改造。
5、科学加强施工管理
  供水管网改造区域可能是交通繁忙、人口密集的地方,因而施工前一定要与供热、交通、物业、园林、通讯、电力等相关单位进行交流协商,科学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严格管理施工现场,保证工期正常进行。
三、城乡自来水管网改造的经济分析
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改造陈旧供水管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举措。改造前,海宁供水管网布局不甚合理,管网老化腐蚀严重,穿孔频繁;致使水量分布不合理,压力分布不均衡。设备的控制性能比以前更加可靠,城市供水管网中有成千上万台专用设备,维持着管网的良好运行。包括砝阀门、消火栓、排气阀、放空阀、冲洗排水阀、减压阀、调流阀、水锤消除器、检修入孔、伸缩器、存渣斗、测流测压孔等。
  城乡间管网的沟通,环状管网也在逐步形成,调水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供水压力得到改善;原来部分水压不足、用水困难的单位或小区的水量,水压得到了保证,使回收水量有所增加。海宁市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供水格局,不仅均衡了管网压力,使因管网压力不平衡而引起的爆管机率大大降低,而且减少了故障停水范围,提高了供水安全可靠性。“跑、冒、滴、漏”的现象得到明显好转,供水管道平均漏失率由原来的20%左右下降到3%,年防止水资源“跑、冒、滴、漏”现象近100万立方,管网维修检测更加方便,维护人员相对减少,供水成本明显降低,节约水费可以在10年内收回全部投资,并对水质、水压明显提高,杜绝二次污染,有力的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昊. 供水管网改造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9.
[2]穆晓黎. 巴彦浩特市城市供水管网改造技术经济分析[J]. 内蒙古水利,2012,05: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