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情感教育如何走进历史课堂
作 者:李清正
(重庆市潼南中学 402660)
大
中
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情感教学法运用于历史课堂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情感教学法运用于历史课堂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方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情感教育在新课程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关键词:情感教育;课程改革;课堂
一、情感教学法的含义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历史教学中依据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地创设环境氛围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创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
二、情感教学法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是个体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对主客观关系的概括和深入认识与一贯的态度之上,由此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具体形式就是情绪。现代管理心理学认为,情绪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法可以发挥情绪的动力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适当运用情感教育于历史课堂,能激活大脑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许多成功例子表明:许多宝贵的创造发明大多在宽松、愉悦的情绪下产生的。比如:侯振挺证明“巴尔姆断言”是在送同学上火车的火车站完成的。再次,可以发挥情绪的信号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最后,可以提高学生的调节能力,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有效利用功能。
当代情感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对教材内容的传送和课堂氛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中,恰当运用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有积极作用。
三、如何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情感教育法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识教育都相对又相容的教育概念,它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力量,促使个体的情感潜能在新的教育氛围中发生新的质变,达到人的素质整体性提高和人性的完美发展。
(一)教师备课时有意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情感处理。
教师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课标要求,还要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其中的情感。备课时,要用自己的教学内容的情感部分让学生走进历史,身临其境,让学生被课堂所感动,为情感所感染,引起思想情感共鸣。比如,历史必修一讲抗日战争一课。在讲到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年来反侵略最伟大的胜利时,我先通过故事短片回顾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我国反抗侵略斗争一系列史实,让学生走进这100年屈辱史,体会到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用鲜血和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与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倍加珍惜。虽然我们不继承仇恨,但我们不能忘却仇恨,我们应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只有我们发展了,国家强大了,才能捍卫和平,捍卫公平与正义,才能真正远离战争,创建和谐家园。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把学生迅速引入课堂。
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效果却大不一样。人的情感极为丰富和复杂。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教材枯燥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加工生龙活虎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情感因素,精心设计好导语,由境入情,情境交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优美课堂导语,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形成积极主动的课堂效应。比如在讲必修一《古希腊民主政治》一课,先展示古希腊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再问学生造就如此丰富的文明有哪些因素,从而引入古希腊民主政治这一课内容。
(三)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教学来感染课堂,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一定情感深动的情境,使学生直接获得情感气氛的感染,从而更充分地展示历史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一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用表情、手势、抑扬顿挫的语言变化来表达感情。例如历史必修3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讲唐诗宋词一目:盛唐由于社会经济高度繁荣,边塞诗描写的是边塞景物的雄伟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教师讲授该部分内容要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而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其生活颠沛流离,国破家亡,教师讲授该部分就应低沉婉转,传达出词人在国破家亡之际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的无奈。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表现情感。
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更具有情感性。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情真意切、生动形象、朴实自然、声情并茂,富有情感的语言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化作一股清泉,滋润学生心田,起到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比如:在历史教学中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中,讲述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就引用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的一段话:“两个强盗进入夏宫……一个是英格兰、一个是法兰西”淋漓尽致地揭露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五)适当的情感教育,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舞台。
情感不是知识,也不是理论,现有的教材很难把情感教育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课堂上,不要居高临下,对学生指手画脚,搞一言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意志和想法,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学生,不能用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更不能对个别学生说出的错误问题轻率定性,妄加指责。教师应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循循诱导,层层分析,恰到好处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纠正学生的错误。比如在讲《十年文革》一课,学生往往就毛泽东十年文革所犯的错误对毛泽东在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功劳所淡化甚至否定。教师就要从革命和建设新中国过程中,毛泽东在历史关键时刻所起到的力挽狂澜的作用,从而指出毛泽东虽然在“文革”中犯有错误,但在他一生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所以面对学生的困惑,教师要为学生情感发展以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促进学生情感健康发展。
(六)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要就地取材,结合现实,贴近生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身边的话题,现实的生活总能引起共鸣。例如,在讲大运河的认识时,先展示胡曾和皮日休关于对大运河修建的不同评价,再展示大运河修筑前后的萧条与繁荣对比,再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一分为二地分析修筑大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七)角色体验,感悟历史。
在历史课堂上,让学生走进历史,穿过时空,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演绎能力。在讲授《罗马法》一课,教师就应该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来当法官,根据不同情境,法官来判案结果,让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什么是《习惯法》,区别《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的差异,从而让学生体会《罗马法》的伟大与辉煌,认识到当今中国坚持以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更主要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历史课要达到真正“读史明智”的效果,就必须通过历史课堂的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
(八)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再现历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的能力。
在讲历史必修三现实主义美术一日,首先展示教材图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从图片中分析,在酷烈的阳光下,一望无际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正在竭尽全力拖着沉重的货船,还不时遭受货船老板的责备。作者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天空,加剧了画面苦难和悲凉的效果。揭示了在沙皇专利统治下,沙俄人民悲惨的命运和艰辛的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沙俄的社会现实,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指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在课堂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振兴,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除了对教育事业执着追求,全身心投入以外,还更应该探索出适合各类学生的有效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发挥自己的教学艺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思想之花在课堂上碰撞,让情感教育催化学生学习的动力,成为学生开拓创新,积极思考的动力。
参考文献
[1]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