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廖双慧 (贵州省平塘县通州镇通州中心学校 558304)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些年来,随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风起云涌,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对此,我谈谈以下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我常常告诫自己,要用一百次的努力去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我们要学会在激发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上下功夫,这种努力需要长期坚持,直到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主动学语文。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是否创造了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是否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让课堂充满了磁性,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穷人》一 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激励学生为课文续编结尾。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想出了许多抚养西蒙孩子的办法:有的同学想到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周围邻居们纷纷慷慨解囊进行捐助;还有想到的是桑娜的丈夫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收入,日子变得好过了起来。学生们都充满了热情,就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几个同学也异常的兴奋。这种广泛的参与,不仅让我们看到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既培养了阅读新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一堂课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 “动”和“静”就像音乐中的高低音组合,两种音组合的好,才能产生出美妙的乐章。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
古人在论及中国画的构图技巧时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意思是说留下的空白,可以用来跑马,用墨多的地方连风也吹不过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学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领域,利用生活资源学习语文
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需要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课内的学习需要在课外得到延伸。语文教师应该树立生活即语文,生活语文最鲜活的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中应让学生既有课内的习得,又有课外的收获。农村的广阔天地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空间,特别是语言交际和作文训练空间,远比城市孩子的条件要有利。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材料,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学“活”语文的平台,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种做法,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范围,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在真实的语言习得情景中,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语文教学才是有效的。
总之,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