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 者:陆洪梅
(贵州省平塘县西凉中学 558307)
大
中
小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是我们初中学科教学理应遵行的一条簸扑不破的真理,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初中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能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经久不衰的求知欲。怎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昵?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数学的美学价值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很多学生眼里,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其实,数学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正如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上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厉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满的境地。”数学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力量,就在于秩序、和谐、对称、整齐、结构、简洁、奇异,这些都是人们产生美感的客观基础,而数学恰恰集中了美的这些特点,并以纯粹的形式表现出来。在此,我想起了一句美学的命题:美在于发现。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美”的眼睛。例如:射影几何的对偶原理,数学中自然对数的引进都是基于对称美的追求,二进制的建立是对简单美的追求,集合论中的悖论是对奇异美的追求。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人们津津乐道的古诗词中找到数学的美。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前者描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形象,后者表现出直线与圆相切的画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的诗句是一个活脱脱的孤帆运动的极限过程。只有教会学生用“美”的眼睛发现数学美,就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事热点问题:嫦娥一号的成功绕月飞行,“神七”成功地升空和返回,这些都必须有数学作为支撑。著名数学家杨乐说他作为一个数学家,参与了国家很多重大的科研活动,有的还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科研项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加深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还要提到利用包含数学问题的故事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里面就包含着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的问题。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学中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让学生根据投影仪投出的问题看书,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对不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的问题答案,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异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把透明胶片分发到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写在胶片上,然后教师把他们的讨论结果投影出来,让全班同学与教师一道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写出的结果最简单最准确,然后进行练习,通过练习分组讨论,组内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写在胶片上,再投影出来,引导他们讨论解决,这样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别人的问题中启迪他们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的精神,较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监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四、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书本知识的理论讲解让学生的认知局限在抽象思维中,与学生的感性认知存在距离,会产生认知障碍,自然会让学生们感到数学是一门枯燥、难懂的学科,难免丧失学习的兴趣。现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背景和生活体验出发,实现书本理论知识和生活感性知识的统一,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贴近生活的事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由于教材内容的限制,教师可以挖掘生活中的很多材料去补充讲解。比如,让学生在上学的路上注意观察沿街的建筑物都是什么形状,告诉他们一些图形之间的验算联系;设置生活中的问题,如储蓄利率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物价涨跌问题、最佳决策问题、买卖股票问题等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无形中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驱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应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找出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对策,利用多种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理论教学不感到厌烦,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