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就是要建构协调、有效的运行机制。当前,应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主导、渗透融通、践行强化、环境控制等机制的建构与优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一、价值主导机制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对学校各项工作及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发挥价值导向作用。大学处在多种社会思潮、多样文化观念、多元价值观的复杂环境中,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理论体系发挥价值主导作用,任何大学恐怕都很难凝练出让师生普遍认同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及其以此为核心的校园精神。毫无疑问,我国各级各类大学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学校价值观和以学校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精神。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要问题是能否建立起价值主导的机制,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方面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引领。具体来说,一是要坚持党对学校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确保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二是加强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办学传统与成功育人经验,培育体现学校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和校园精神;三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性地接受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四是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下营造一种民主、进取、创新、和谐的制度文化氛围,以制度和规范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不与学校核心价值观发生偏离。
二、渗透融通机制
渗透融通机制,就是通过整合学校各方面的力量以及办学与教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通到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之中,尤其是全面渗透、完整融入、有效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形成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理念与科学内容渗透到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中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经常性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真正渗透、贯穿到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地发挥引领作用,使大学师生在活动参与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熏陶思想情感,充实精神生活,升华道德境界。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融通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还要着力解决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校教育、党团组织生活的衔接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党校教育、党团组织生活等,是高等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普及的主渠道、主阵地。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机地贯穿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党校培训和党团组织活动之中,有效地解决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懂、真信的问题,为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践行强化机制
建构践行强化机制,具体应该包括动员、参与和考评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其中,参与机制建设是重点,有效的动员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则是广泛组织师生参与的前提和保证。
这里所说的动员机制,是指确立某些经常、持久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方式,作用于师生的态度、价值观与期望值等方面,使他们能够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和日常学习与工作中明确方向、激发热情,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认为,组织参与、项目参与、活动参与是师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活动的主要参与形式。依托学校正式与非正式群体组织,以理论学习社团、志愿者协会等实践学习社团、文学艺术等兴趣爱好社团和工会小组、党团支部、学生班级等为单位组织开展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活动即是为组织参与。为保证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效果,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检查、考核、督导、评价机制,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乃至学校整体工作的检查督导体系之中。具体来说,将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情况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和个人年度考核内容,把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组织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纳入学校各项工作检查、评估的内容范围和指标体系,通过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考评奖惩,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切合实际的考评内容与考评方式,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要求与自觉行动。
四、环境控制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环境控制机制建构的思路,主要有:第一,形成氛围压力。突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理念,通过校风学风、校园媒体、文化氛围建设和师生身边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促进广大师生在思想上自愿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为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实行规范调控。运用有关教育法规和学校制度规范对师生行为的外在约束作用,通过学校管理手段调控师生行为,使师生在教书育人、学习成才的过程中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自己,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忠实践行者。第三,加强条件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都要加强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为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
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组织与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4]杨新起.新世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