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学院实践教学改革和研究为例,力图探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字:应用型本科;就业;实践教学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体系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完全符合国家转型升级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改革,以便使自己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平台,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要的合格人才的有效措施和必要保证。虽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作了很多工作,但在以就业为导向,指导实践教学改革的领域,还很少有人探讨和研究。
二、以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是:在建立本科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链的基础上,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能力指标,通过实践教学与科研开发、学科竞赛、校企合作和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以就业为导向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具体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能力指标,一一对应的实践环节支撑
围绕食品和化学专业群建设,充分考虑现代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要求,精雕细琢应用能力指标,精挑细选实践教学内容,力求做到基础够用为度,技能好用为尺。目前制定的应用科技大学培养方案,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智慧,融进了行业专家的意见,也引用了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
(二)构建不间断实践教学链,逐年提高专业应用能力
根据应用能力指标,建立8学期实践教学链,从校内实验到校外实习,从单一实习扩大到多样实习,从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到就业实习,在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中加强专业意识,在不间断的实习实训中补给学习动力,在不间断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专业技能,通过不间断的实践教学链,完成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任务。
(三)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始终,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性人才
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中,不仅进行通用性素质教育,还在8学期均设置了专业导论课程,安排行业专家、名人名师等进行职业素养讲座,细水长流地给学生灌输专业知识和发展状态,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四点一线的实践教学链,通过认知实习了解专业,通过生产实习了解工艺,通过顶岗实习体会专业,通过毕业实习实现就业,引导和鼓励学生热爱本专业,提高学生专业稳定性。
(四)职业资格教育融入教学计划,实现与社会零距离培养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考虑相关职业资格培训内容,使本科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并驾齐驱,学生毕业时在拿到毕业证、学位证的同时,还能拿到职业资格证、行业认证书等专业准入证,为顺利进入社会铺垫了基础。
(五)整合实验课程,开展课程设计,加强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已打破了理论带实验的常规做法,大幅度改革各层次实验教学内容及模式,采取基础实验课重在加强基本技能培训,以强化训练为主,力求巩固基本技能;专业实验课重在加强综合能力培养,以综合、设计实验为主,调整小而零散的实验为大综合的实验,锻炼和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专业基础课增设课程设计,强化训练工程设计能力,推进着工程师摇篮计划的实现进程。实践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使实验课摆脱了辅助理论课的地位,使课程设置真正向着企业需求发展,实实在在地服务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提倡科技活动,鼓励发明创造,收得累累硕果
开放实验室,推动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鼓励教师科研与学生课外实验结合,开放实验和学生毕业设计结合,各项竞赛与学生就业、创业结合,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立足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的创新活动学部已经进入了丰收的季节,先后获得了大学生科技、创业“蒙牛杯”、 “光华杯”、“西钢杯”、“挑战杯”各级奖项,已取得的成绩证明,开放实验室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取得的优异成绩,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并将学生科研、发明、创业活动推向了高潮。目前各实验室随时都能看到学生开展科研的可喜一幕。
(七)完善培养制度,拓宽就业道路
为拓宽就业道路,制定了学生领略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生产的各项制度,包括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学生定岗实习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学生订单培养制度等等。本科生了引进订单式培养机制,从学校开始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企业技术培训;研究生教育开发“五段式项目带教学”校企联合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使为国家提供急需专业人才计划落到实处。
(八)扩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采取攀高结贵提升合作层次,抓大不放小,不断增加实践基地方式,目前已实现了与两个政府机构合作办学,与三个国家级科研单位、数个乳品龙头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成立了一个联合乳品学院,建立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积累了数个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使学生实习实训成为日常教学活动。还设计引进真实生产流程,形成工学结合、以工促学,推动实践教学的开展。
综上,民办黑龙江东方学院在实践教学改革上做了一些尝试,形成了实验课—认知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实习完整的教学实践链,同时有针对性、定向性地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铁山,叶仲琪.高校工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4).
[2]李亮亮.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汽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作者简介:张勇(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东方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学部副主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