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结合图式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素教学理论,总结了词汇图示的类型和建立途径,分析了构建词汇图式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字:图式;词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要素教学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语法教学和汉字教学,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汉语词汇教学的研究很有必要。
图示理论在国内汉语教学理论界常应用于阅读教学的研究,相关研究见戴雪梅(2003)、王辉(2004),王尧美、张学广(2009)。我们发现这一理论结合语素教学对于汉语词汇教学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文拟从图示理论出发,结合语素教学理论,探讨构建汉语词汇图示的几种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词汇教学的发展。
二、语素教学与词汇图式构建
由于汉字的特殊性,也给汉语词汇带来了一些由拼音文字构成的词汇所没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好好利用。
(一)汉语语素构词灵活,易于理解,应利用语素进行词汇教学。
教学中应注意语素教学的内容,比如说:一个语素“鸡”可以和其他的语素结合产生和这个语素义相关的其他词汇:1.鸡的种类:公鸡、母鸡、小鸡;2.鸡的部分:鸡肉、鸡蛋、鸡腿……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联系实际,通过一些已经学过的语素,构成新的词汇,这是扩大词汇量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郭胜春(2004)考察了学习汉语已满一年的非日韩留学生在缺乏语境的条件下推测新词词义的能力。结果发现,合成词的内部结构方式、构词语素的显义程度及其他一些因素均能影响词义的获得;对于“词义等于语素义直接加合”的加合型生词,学习者“自悟”词义的能力十分有限。由此,提出一种强调“合”的词汇教学思路及相应的教学建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学习词义,把握语素分析的“度”。
其实对语素义项的归纳,恰恰是根据它在词义构成中的表现来确定的,在把语素从词里“分”出来的做法以外,还要提倡词汇教学上一种“合”的思路,即主张: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词义,把握语素分析的“度”;二要密切结合词义的外延、句法功能、搭配关系、感情色彩、语体风格等来学习词汇。
这也提醒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时,一个词汇的意义不一定就是两个语素意义的加和,具体的语素意义还需要在不同的词汇中去考察。甚至可以先掌握合起来的词汇意义,再由此分解语素意义。也就是说词汇教学中贯彻语素教学,但是这也可以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可以由词义到语素义,也可以由语素义到词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具体的词汇而定了。
(二)语素和复合词的教学同步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词汇记忆图式。
汉语复合词是由字(语素)依照一定的构词规律结合而成的。复合词具有很强的意合特征,只有理解了词中每个字的意思,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整个词义。“书包”是个基本词,也是复合词,我们可以这样展示给学生:
书包:书、包;
书:书店、书架、书法、图书馆;
包:钱包、旅行包、包子。
这样在学习某个具体的词汇时,可以建立起一个联想图式。这个图示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D.1980)把图式称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王初明,1990)。人们在理解新事物的时候,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王辉(2004)认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语言图示就包括词汇,除了概念上的词汇图式,还包括利用语素建立起来的字形上、意义上的词汇图式。
教师在讲解生词时,可以充分联系学生以前学过的词汇,启动已有的背景知识,即图式,然后再将新学的生词融合到原有的词汇图式中去。这样不仅有利于新词的学习,还有利于巩固旧词,将相关词汇构成图式,便于学生的认知和记忆,以及在使用时的及时提取。比如上面的例子就是在“书包”的基础上,将原先学过的词汇一起带出来,这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完整图式的过程。当然,这个图式是可以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充的,学生不断学习新词汇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图式的过程。
三、词汇图式构建的类型和途径
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词汇的都可以借鉴。反观这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记忆图式。《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一书对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总结丰富详尽,其中提到了好几点都是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记忆图式的,我们按照所建立不同类型的词汇图式进行分类,如下:
1.字形图式。“利用汉字字形解释单音节词”,这是利用汉字的字形,将许多汉字分类,建立字形图式。例如:学到“深”时,指出三点水和水有关(此处为水面到底部的距离大之义),这时可以提醒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带三点水的汉字,此时建立的图式就是关于所有带有三点水偏旁的汉字,如“江、河、湖、海……”。
2.反义图式和近义图式。“利用反义词释义”和“利用近义词释义”也都是帮助学生建立反义和近义图式的。反义词如“深”-“浅”、“干燥-湿润”、“增加-减少”……近义词如:“邀请-请”、“天气-气候”……这时要注意区分这些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联系起来,这样的图式建立起来以后,学生自然会因为图式中的某个词自然的想起另外一个,方便的词语的提取。
3.词语组合图式,“利用词组释义”、“利用句子释义”是建立词语的组合图式。一个生词学生知道意思以后最重要的就是要会使用,这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该词的搭配,即组合图式,比如:学完“凭”,这个词义本身较抽象,不易理解,通过给学生一些词组:“~票入场”、“凭票供应”、“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吃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更加可以给学生一些搭配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凭”后面的名词是其后面动词短语发生的条件。这样也就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凭”的组合图式,学生可以直接提取使用。利用句子释义也是可以归入这一类的。
4. 语用图式。“利用情境释义”、“利用上下文语境释义”建立的图式则是语用图式。什么时候该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不合适,这些都可以在这样的图式中找到答案。例如学到“纪念品”,可以给出一个情境如:回国后带礼物给家人,旅游后买当地的东西回来。告诉学生这是“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物表示怀念。”这样学生就知道在这样的情境下买的东西就是“纪念品”。
一个词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图式当中,通过这个词又联系了更多的图式。徐子亮(2000)提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了更多的信息提取的途径,方便学生使用时的词汇提取,有利于学生的词汇习得。由此可见,图式不仅要建立,更要多建立,这样环环相扣,图式之间建立起联系来,就使学生习得的词汇形成一个网络,便于词汇的提取。从词汇图式的类型上看,从字型到语义到组合到语用,图式的建立可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状结构,促进学生对词汇的掌握更加深入。
由此可见,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词汇记忆图式,更好的记忆和使用词汇都是最终目的。可以说,词汇记忆图式的建立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本文通过结合语素教学理论和图式理论,总结了图式教学的类型和途径。这样的词汇图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认知、记忆掌握词汇,最终达到习得。既然词汇图式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起词汇图式就应作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戴雪梅(2003)图示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汉语学习》第2期
[2]郭胜春(2004)汉语语素义在留学生词义获得中的作用,《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3]王初明(1990)《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4]王 辉(2004)图示理论启发下的对外汉语阅读教学策略,《汉语学习》第2期
[5]王尧美、张学广(2009)图示理论与对外汉语阅读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6]徐子亮(2000)《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华语教学出版社
[7]郑素瑾、张俊(2008)有关图式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晋中学院学报》第2期
[8]周小兵、李海鸥(2004)《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宏帆,男,讲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部,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