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作 者:夏仕娟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   334600)


  [摘要]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应重视培养音乐师资队伍,改善办学条件,以努力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在音乐教学中,应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文化素质,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能渗入心灵,为寂寞者抚去心头的云翳,为有情者传递爱的独白,为失意者扬起信仰的旗帜。冼星海说得好:“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最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美育,既能使学生陶冶性情、丰富感情、发展智力、活跃思想,又能鼓舞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影响世界观的形成。音乐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极,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加强的关键一环。美国一科学家对学生做了多次实验,结果表明:每天坚持听十分钟音乐的学生,比不听音乐的学生智力得分要高得多。许多先进的中小学对学生的音乐教育表明: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大力发展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当前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音乐院校系不断增多,接受系统性的音乐教育的人数激增,培养出许多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创作出一批享誉世界的音乐作品,在各种国际性的音乐大赛中频频获奖。各种音乐交流,音乐节、艺术节、歌手大赛、乐器考级等办得红红火火,一片繁荣。但遗憾的是,这些繁荣只局限于大中城市的少数音乐院校。如果把我们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县、乡的学校,特别是乡镇中小学,发现处处是音乐的荒漠。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没有专用的音乐教室,没有琴房,甚至没有一件乐器。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节数,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孩子们不了解音乐常识、历史,只知有刘德华而不知有刘天华,只听过《心太软》而没听过《步步高》。人们不禁要问:是谁剥夺了农村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力?我们埋没了多少个冼星海、马思聪?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步入小康。录音机、VCD、DVD、电脑、家庭影院等家用电器不断涌入平民家庭,这为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如果我们的教育体制能顺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进行大胆的改革,调整,如果我们的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音乐教育的前景将无比美好。笔者作为一名接触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一线教师,在此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浅作分析。
        一、县、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多年来,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一直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管理者意识落后,师资队伍缺乏,理论水平较低,教学设备简陋,给中小学音乐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人口居住在农村。笔者最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对某地音乐教育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1、师资队伍紧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但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却严重缺乏,据调查,我国现有农村中小学90多万所,其中音乐教师才近10万人,若按每校配备1名音乐教师,以目前全国所有的音乐院校的师资培训能力,尚需60年的培养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许多农村中心学校都没有配备专职音乐教师,村小就更不用提了。
  2、教师素 质低下。
       为解决目前音乐教师紧缺问题,很多音乐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理论水平低,综合技能差。由于教师水平有限,有的学校把音乐课当成唱歌课,对于音乐知识根本不作要求,严重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在中小学只有三分之一的音乐教师学历达到了基本要求。有些学校即使配备了音乐器材,也没有几个教师会使用,只能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罢了。
  3、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观念淡薄。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学目的不明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能使气氛活跃,能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但有的地方政府、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总认为音乐不是升学考试科目,音乐课可上可不上。音乐教师待遇差,在评职晋级等方面不及主科教师,挫伤了音乐教师的积极性,阻碍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课表上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名存实亡,一学期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音乐课常常无端被压缩节数,甚至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有的学校凑合着上几节音乐课,其质量也很低,音乐课几乎等同于唱歌,并且都是听唱、跟唱,孩子们大多不能视唱,不识乐谱,不懂乐理,没有欣赏过也无力欣赏古今中外的经典名曲,不会演奏乐器,更无缘参加合唱团、乐队的训练和演出了。
  4、教学设备简陋,经费投入太少。
  笔者对某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作了一番调查了解,得到这样一组数据: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共有50多所,学生76000余人。教学设备情况是这样的:钢琴1台、风琴36台、打击乐器101件、演出服装20套、录音机50台、音乐图书资料95册、音像资料60张,专门音乐教室3间,离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要求还相差甚远。各学校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甚少,更谈不上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美育的基础,面对音乐教育师资紧缺,领导部门不重视,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等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培育中小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改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缩小城乡差距的当务之急。那么,到底该如何改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后状态呢?笔者根据调查结果,现提出几点肤浅的建议: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及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开发孩子的智力,使之变得耳聪目明心智灵,能培养孩子的时间感、韵律感、平衡感、对比感、统一感,能增强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若有机会参加合奏、合唱训练的孩子,更懂得协调的重要,更明白自己在合作中的作用,怎样约束自己,发挥自己,更知道和谐的美及自己在这和谐中的位置。而这些作用对孩子们造就完美的人格有多么重要!纵观古今,列宁、爱因斯坦、安徒生、江泽民、朱镕基这些伟人无不爱音乐、懂音乐,音乐是造就这些伟人的要素之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各位教师各位家长及社会各界要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宣传音乐教育及其它美育,为音乐教育鼓与呼,把音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经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决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多关心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制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核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按照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开设音乐课,积极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为学校音乐教育提供有利条件。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唤起重视。
   2、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音乐教学设施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保证。各级政府、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人,保证学校音乐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也要加大音乐器材的投人,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配置音乐专用教室和专用设备,如钢琴、风琴、电子琴、音像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常用的打击乐器、民族乐器及西洋乐器等。学校图书馆及教研组应购置音乐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供教师备课、进修和研究使用;学校阅览室也应配置音乐读物、杂志和音像资料,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使用。
  3、加强师训工作,建设强有力的教师队伍 。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是实施音乐教育的绝对主力,而音乐教学设施、音乐教师是制约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实施科教兴国、尊师重教的今天,在消灭了中小学危房,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到位后,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音乐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音乐专用教室,配置钢琴。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师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使其具备:①读谱和乐理的知识与技能;②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 ③有关音乐史的知识和音乐鉴赏学的基本知识;④指挥合唱团和乐队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只有硬件、软件达标了,才可能真正普及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4、因地制宜实施教学。
        我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和城乡之间存在差别,各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本地、本民族和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因地制宜地把握教学领域内容标准的弹性尺度。比如有些地方中学把本县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的歌曲运用到音乐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操。
        5、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课堂教学改革也随之而来,中小学音乐教育普遍为单纯的唱歌教学,其课堂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呆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动口、动手的能力。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开展了一些教学实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采用让学生扮演音乐情景剧中的人物等教学手段,收到了良好效果。
        6、在学校音乐教育方面尝试立法。
  借鉴音乐强国先进经验,应尝试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方面进行立法,以便依法办事,保障学生接受正规、系统的音乐教育。立法中应明确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①必须配备专职音乐教师;②每周应开设音乐课的节数;③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并配有钢琴;④按一定比例单列音乐教育经费,购置乐器和乐具;⑤使用国家统一编写的音乐教材;⑥配置足够的音乐图书、唱片、光盘等资料;⑦既保障音乐教师权益待遇又定期按要求督促、检查其教学、进修情况;⑧规定学生连续三年音乐不及格都应考虑留级。
  7、发挥网络优势,共享音乐资源。
  教育部、音乐家协会、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建立网上国家艺术资源库(音乐类),开办网上音乐学校,把音乐各领域的名家一“网”打尽,把他们的课堂搬上网站,此工程若胜利竣工,将使农村音乐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配备了电脑,连接上了宽带,音乐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改革办学体制,广开育才渠道。
  招商引资已成为当代经济建设中的亮点,我们的教育部门也应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敞开大门,吸引资金人才,拓宽音乐教育渠道。
        ①、鼓励多种形式办学,施行音乐教育多轨制。允许、扶持各音乐协会、社团或私人开办音乐学校、培训班、家教,并在立法上给予应得地位。如果我国能出现铃木、梅纽因式的私立音乐学院该多好啊!
        ②、鼓励各高等、中等音乐院校的音乐家、音乐教师或音乐人兼职,在业余时间到农村各中小学校去授课、办班、训练乐队、培训中小学音乐教师。试想,若每一位音乐专家能与一个县结对子,用三五年时间把该县音乐教师培训合格,辐射全县,那将有多少孩子受益啊!
        ③、扩大乐器演奏(业余)考级范围,扩大考级影响,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乐器训练、演奏。
        9、组织各种音乐活动。
  各级各类学校,音乐社团应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如合唱节、专场演出、音乐讲座、艺术节等,争取办出特色,办成传统。在让学生学好理论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把课堂教学与课外艺术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阔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比如隆回县教育局每年如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做法就值得推广,这对推动、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是啊,只要人人都关心、支持中小学音乐教育,荒漠将变成绿洲,变成希望的田野,绽放更多更美的音乐之花!
[参考文献]
[1]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中小学音乐教育.杭州:浙江文联创意图编总社2000,3.
[4] 中学音乐教育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 素质教育全书.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6] 湖北省黄冈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  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