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教育

浅谈网络时代下的德育教育

作 者:梁 申 (广西武鸣县双桥镇中心学校 530102)

摘   要: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便捷、大容量确实能对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网络技术在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最突出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网络时代;挑战;德育工作;对策

 

网络文化已出现在我们的社会里,形形色色的网络文化正以辐射的方式传播、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是缺乏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和自控能力。因此,网络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最突出的焦点问题,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具体方法初探如下:
一、网络发展给学生德育教育带来的挑战
1、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对学生网络道德素养产生冲击。在计算机网络遍及全球的时代,网络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它也传播着一些反动的、迷信的、色情的信息和血腥暴力的内容,使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分不清是非,辨不明善恶,从而误入歧途,甚至个别人因此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未经授权闯入网络的黑客,从简单的恶作剧到有意的严重犯罪,包括通过银行和信用卡进行盗窃和诈骗,刺探经济、政治、军事情报等等,令很多专家应接不暇。在这些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网络时代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2、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传统德育教育产生冲击。当今网络的巨大优势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追逐,也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由于网络的全球性和自由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学生在冲浪时可学到许多连老师都不知道的东西,从而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下降,教师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规范的说教显得苍白无力。面对着网络的挑战,我们的德育教育在教育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师自身素质等关键环节上,自身改革的速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德育教育工作以什么样的形象适应这个创新时代,这同样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网络发展给学校德育教育带来的机遇
虽然互联网上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限制互联网的发展。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信息技术能力。素质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1、网络发展为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计算机网络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的空间,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有效的德育教育依赖于丰富的德育教育信息资源,而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德育教育资源和视野。随着网络的普及,全社会包括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融为一体,通过网络,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良好的网络系统环境和育人模式。
2、网络提高德育教育工作效率。传统的德育教育,大多采用课堂讲课的方式,德育工作者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精力去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学生则是被动地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接受“灌输”。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就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这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点,信息高速公路使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迅速了解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增强了影响力。
三、网络时代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
如何解决以上诸多问题又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个人认为可以从学校、家庭两方面来进行。
1、学校要提高教师自身修养。网络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地查到各种公开或内部、真的或假的信息。而教育者已经没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有时候还面临信息劣势的境地,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老化周期变短,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学会学习,要敢于和学生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积极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2、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道德教育的目的必须提高学生识别、抵制负面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学会选择、运用信息,养成良好的道德自律的习惯,使学生面对网络能吸收和认同传统的优秀道德观念,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中,避免道德的迷惘。因此,必须强化德育,加强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道德自律。
3、积极探索新途径,通过兴趣、研究等课程,提供全面的活动空间。网络是新生事物,对青少年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应根据当代学生的心理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的精力和能量在参加有益的校园活动中得以释放,不至于他们把过多的时间沉迷于网络中。指导学生处理好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休闲娱乐与学习的关系。
4、提高家长的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监护和指导的作用。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监督孩子浏览网上内容。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应多腾出时间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活动,培养他们多种兴趣和爱好。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应当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学生道德教育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主动占领网上阵地,变堵为导,更新德育观念,调整德育内容,优化德育环境,拓展德育模式,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或网络时代生存与发展的“四有新人”,以此全面回应网络环境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美]威廉·费兰克纳,黄伟合等译:《善的求索:道德哲学导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27页
[2]徐晓.《网络文化》,《班主任之友》2006年第10期第8页
[3]鲁沽、王逢贤.《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