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如何利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

如何利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

作 者:张美燕 (贵州省独山县第三中学 558200)

众所周知,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通过每周的班会课就能完成,而应该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抓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内涵,最能影响人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抓住课堂教学的契机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呢?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的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接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一举一动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古语“言教莫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作为教师,如果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就会失信于学生,这样的教师,即使能说出道理也不能说服学生。因此,我在教学中严格地按师德规范的要求去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严谨治学,积极工作,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我从教以来,从未缺过一次课,从未说过一次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同时,我也将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学生好的思想品德自然就形成了。
二、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教材的“亮点”为思想教育服务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课文中充满了情感,包含着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劳动的爱,这是人的高级情感,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情是引导“学做人”的必要铺垫。然而,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里面记叙了他与父亲之间的真挚感情。在教学中,可让学生默默地去理解和感受作者对父亲的那份深深的爱。继尔,让学生感受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对父母产生感恩之情。又如在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我让学生认识皇帝及大小官员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教育学生无私无畏,敢于讲真话,做一个诚实的人。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的选择死亡,让年轻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用典型的人物形象感染学生,传播正能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必须以完整而鲜明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形”诱情,使形象完整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感染作用来陶冶学生的感情。我根据不同的教材科目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以叙述典型事例为主的,就以生动的讲述为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文情并茂、感人至深的通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生动讲述三个典型事例,突出志愿军的群体英雄形象,以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再塑“新一代最可爱的人”的形象,激发学生热爱革命英雄的情感。以说理为主的议论文就以说理为主。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小弗朗士从一个贪玩,喜欢逃学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懂事、爱学习的乖孩子,这样大的改变带给学生们情感的冲击力是很大的。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普遍重外文轻国文的现象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示,教育学生爱国并非空洞遥远,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这就是典型的人物形象带给语文课堂的收获。通过此类教学可以感染学生,传播正能量。
四、充分抓住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此批改、评讲作文,我不仅着眼于写作技巧的批改和评讲,更注重通过批改和评讲作文,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坐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让学生通过自己写作充实学生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在教学中我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针对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让他们通过写作进一步去剖析,去了解,端正人生态度,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通过写作,既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又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虽然比较复杂,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我想语文教师们只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握好适当的切入点进行渗透,那么就一定能达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