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学生因学习兴趣缺失而学习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为了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愿意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施兴趣教学,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了教师需要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目前,在高级中学,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所以笔者对高中历史兴趣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在高中实施兴趣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兴趣,一名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手段,而是激发兴趣。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把“人”真正置于教学中心地位,使教育在体现时代共性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的发展。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一个好的新课导入,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效果。导入可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兴趣盎然的学习。
二、加强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烦。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在课堂上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而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也改变了过去的枯燥无味的编排风格,从实际事例入手,调动情感因素,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这就为运用兴趣教学手段提供了客观依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巧妙设置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加强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教学中形象语言的应用
高中历史课本注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言简意赅,不可能像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在课堂中千万不能采取填鸭式的倒水教学法,要善于旁征博引,适当的运用成语、诗歌典故等,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变成充满趣味的乐园。如教授《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选用了李白的《哭晁卿衡》一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短短几句,不但使人物形象鲜明,而且展示了中日两国人民真挚友好的感情。而关于鉴真东渡,学生在小学学过,我就首先启发学生回忆,然后作生动的描述,这样人物呼之欲出,形象感人,亲切自然,同时又寓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四、创设情境课堂
在历史课堂中,情境设置也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历史当中,就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的感官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且教师也要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在这个真实的氛围当中自由的表达自己情感。比如在学习日本侵华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放相关的影片,让学生根据影片先有一个认识过程,然后讲解历史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相关的细节,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很好的了解了整个历史事件,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五、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教师一言堂,上课教师交代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学生认识的提高很多是抽象模糊的。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多媒体也逐渐走进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把色彩,动画,立体身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觉得上课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讲解到第一次金融危机时,可以用动画连贯放出来,让学生结合书中文字介绍自己去理解,去体会,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将班级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小组,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定期的检验,对优秀的小组予以表扬或适当的奖励。这种小组之间的竞争,不但有利于增强小组内成员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而且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互帮互助,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会有失落感,反而会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学习。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英语竞赛,可以是单词竞赛,也可以是演讲竞赛,还可以表演竞赛,让学生有一种在玩乐中学习的感觉,从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实施兴趣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兴趣教学不只是高中教师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更是以后历史教学的方向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突破口。因此,高中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对兴趣教学进行总结,从而在课堂上有效实施兴趣教学,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