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语文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语文教学活动化的探索

作 者:何荣花 (江西省鄱阳县双港中学 333100)

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然而这里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活动化吸纳了“活动课堂”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强调课堂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实实在在地“学”“做”,而非单纯地“受教”。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潜能得以开发,个性,才能得以张扬,综合能力得以培养。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原则
1、实践性原则。教师要设计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取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体验,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提高语言文字实践能力。
2、自主性原则。使全体学生都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是衡量语文教学活动化成功与否的标志。教师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让学生自主地、独立地学习和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开放性原则。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有利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空间上注重室内外环境建设,并可将课堂教学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更加充分地发展。
4、语文性原则。语文学科教学的活动化归根到底是为语言文字学习服务的,所以,活动化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语文性原则,使整个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5、指导性原则。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者,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只有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从中了解学生内在的活动需要和活动特点、水平,并及时予以调整、指导。
二、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
我以为,可以把艺术和活动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干,培养能力,塑造良好个性的舞台。那么,我们该如何来构建活动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现今的教材,大多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有的课文还有较长的、多角色的对话。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我在执教《皇帝的新装》一课时 ,就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教师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研究剧本,理解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表演开始后,教师要求学生当评委,随时对台山演员的动作、语言、神态作出评价指导,并进行更准确地表演。为了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然后让表演得较好的小组上台进行全班表演。这样,课堂上学生参与面广,对教材理解得透,教学效果良好。
2、画一画。我在教学《海边仲夏夜》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海边的美丽景象,采用了让学生当小画家,动手画一画的活动化设计。教师先出示一副海滩的美丽图画,再拿出预先画好的山坡、村庄等,让学生贴一贴位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依据)然后,学生在这一基础上,画上其他景物(可以画课文中提到的,也可以画课文中没有提到的)请两、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合作画,其余同学说出画得好或不好的理由。通过画、评来想像、领会海边夏夜的美丽景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良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就采用了这一方法。老师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4、赛一赛。比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采用竞赛的方式展开教学,往往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求胜欲望,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如初一学生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那么在文言文的复习课上,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结构特点等设计在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种,并制定出有激进性的评分规则,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或几名代表进行比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学习时会更加投入,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5、唱一唱。本人在教学《白毛女》选段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我边弹琴边吟唱。不知不觉地,学生也跟着唱起了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剧。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汇到了旧社会,看到了可怜的喜儿和可恶的杨白劳。可以想像,在这样的一中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打不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只会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1、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时,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部分学生表演时,也可让台下学生作导演或评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欲望。
2、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不成熟的理解暴露在活动之中,再组织全班学生去研究、探讨,以加深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3、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不应该单纯地为活动而活动,而应使活动形式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去钻研,去领悟。
4、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活动化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对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不要过分追求活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