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特殊教育中职教师职业怠倦的自我调适

特殊教育中职教师职业怠倦的自我调适

作 者:潘正方 (湖南省特教中等专业学校 410119)

摘   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在社会的评价中不是很高,教师工作忙碌、生活圈子狭窄、收入与付出悬殊、工作成就感低,长期单调而超负荷的工作,使得部分教师出现了职业怠倦,笔者从事特教十余年,本文将从自身出发,总结了几点自我调适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特教老师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特殊教育中职教师;职业怠倦;自我调适

由于特殊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和艰巨性,教师面对的是盲、聋、弱各种障碍的学生,教育问题多且特殊,经常感到工作不被别人理解,被他人与普校教师区别对待,收入与付出悬殊,工作耗尽了自己的情感,而教学成效不太明显,缺乏成就感,心理压力大,加上受社会“中专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不少特殊教育中职教师出现了职业怠倦。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衰竭、麻木不仁的对待学生、个人成就感低下。这种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个体各个层面的发展,而且对学生、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预防和消除教师的职业怠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应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多方努力。本文仅从教师自身出发,谈谈职业怠倦自我调适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特教,进行角色定位
孔子说:有教无类,教育是不分尊卑贵贱的,没有什么职业就高人一等,也没有什么职业就应当受人唾弃,社会大机器的运行是各行业协作完成的。特殊教育是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的标志。特殊教育的价值在于服务人生,正是通过服务,从事此领域的人生才具有价值,特殊教育也是一种公益事业,是一种奉献和爱心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从事这一职业,就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用自己对学生的爱来体现对事业的热爱。
  有位资深的特教教育者说过:“特殊教育事业是一项爱心的事业,其核心就是一个‘爱’,爱我们的教育对象——孩子,爱自己的孩子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是高尚,爱残疾孩子是神圣。”面对一个个或这样或那样缺陷学生残疾孩子,面对一个个家长担忧却又无奈的面孔,深感自己职业的神圣和责任的重大,倍感“爱”字千斤,“爱”值千金。对于一个从事特教的工作者而言,有别于从事普通教育,应该对自己的角色给一个精准的定位。简单地说: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安全,做学生贴身卫士;我们应该呵护学生健康,做学生贴心医师;我们应该调理学生生活,做学生爱心护士;我们应该传道解惑,做学生启智良师;我们更应该培养学生品质,做学生人生导师。我们只有正确的角色认知,才能放下教师手里的那份“经典”,心中的那份“独尊”,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接受“自己”是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这是针对特殊教育中职教师严重“缺乏自我成就感”,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而提出的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个人应对策略之一。“缺乏自我成就感”维度是在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中,职业倦怠现状相对而言最严重的。残疾学生都有明显的行为障碍,认知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和技能辅导中付出大量的情感和体力,肌体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教学效果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显现,这些都使特殊教育教师不易从工作中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就是中职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比普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更为严重的成因。既然中职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很难体验到较高的自我成就感,那么就可以争取立足于残疾学生,进行研究及改进教学方法,在教研研究方面取得成功,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和满足,增强自我效能感,当然当特殊教育中职教师教研水平得到提高的时候,也有利于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获得较高的成就感,以此来预防和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自身的学习,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网上学习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师快速获取大量信息。“特教是一家”,可以在网上与从事特教工作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也可以把相关学习资料在网上发布,教学资料、课件、教学设计等都挂在网上,进行共享和交流,这样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在交流中也获得了很大的乐趣。
三、调整生活,充实精神空间
当代教育家郑杰说:“当你沉入苦闷时,自救的唯一办法是亲切的关怀一下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精神空间。因为,教师毕竟是人类精神的守望者,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自觉地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拿破仑说:“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当前,很多人不愿进特校当老师,甚至有人对特殊教育教师嗤之以鼻。在谈起子女就学问题时,有的父母不敢说出自己的孩子就读于特校,更有家长不愿把孩子送到特校读书;在谈起自己的就业岗位时,有的老师不敢说出在特校教学。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特教教师更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收入不尽如人意,特教教师的工作不是所有人能理解的,但是这些现象我们必须接受,因为抱怨、苦恼、自卑,都不能改变现状。我们要用“心”去“爱”, 在特教岗位上真正体现“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的教育本质。
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还要多读书,用书籍填补空虚的灵魂。现今社会多少有些奢华和浮躁,不少人工作之余觉得空虚,逛街、打牌、玩电脑游戏来打发时间,结果是越发无所事事。克服空虚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被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斯基”的于永正老师,谈及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读书,要经常读。要经常读关于教育名著、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还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读书要专心,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把读书所得运用到工作中去。”我们可以阅读一些心理学、哲学书籍,也可以读一些励志、人际交往的书籍,甚至是报纸、杂志,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书籍,都可以培养广博、高尚的情操。
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也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会活动。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通常在做体育运用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会集中在运动上,从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专注后的放松和愉快。在工作之余,我们得多从事一些有意义、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多接受各种有益的知识和信息,多与各种职业、各种层次的人交往,以开阔视野、丰富生活乐趣,使自己的角色多样化,从而不觉得特教就把自己孤立于社会。
特殊教育中职教师要想从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中走出职业倦怠,走向快乐教学,就必须热爱特教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他们的成长;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行活动,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合理利用时间,处理好家庭与工作、工作与生活的各种的矛盾,做一名快乐充实的特教老师。
参考文献
[1]罗小芬.中职教师的职业怠倦及自我调适[J].职业与教育,2010,10.
[2]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朱美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