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研究

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的研究

作 者:杨 卓 (丽江市委党校,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本文根据调研结果拟从三个方面探讨中小学应急教育的问题:一是中小学校应急教育的现状;二是当前中小学在应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为中小学应急教育提出一些对策选择。
关键词: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现状;对策

一、丽江市中小学突发事件应急教育现状
丽江社会治安形式总体较好,这为校园安全创造了较好的安全氛围。全市的教育系统,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12减灾防灾日”等多种形式组织师生参加法律规、安全知识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依法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近几年来,我市加强了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在中小学建立了一定的应急教育体系,各项应急教育工作有序开展,但是,中小学的应急教育机制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不容忽视。
表1 丽江市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一览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中小学生常因缺乏应对应急的常识和能力而受到损伤,从表1可以看出,目前丽江市中小学开展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开展过安全方面教育的中小学虽然达到100% ,但有的学校应急教育仅流于表面形式,且更多限于交通规则、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
表2 丽江市中小学防灾自救知识调查一览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丽江市中小学的师生虽然对常用的防灾自救知识比较了解,但具体碰到相关事件发生时能发挥多少就很难说了,这要看学校是否经常进行安全自救演练,而且城市学校师生的回答好于农村学校.表2中的项目是多选题,大多数学生碰到情况时首选的是打11O求救,其次是采用大声呼救的方式,也有选自己解决的.
二、中小学校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应急教育机制本身不完善。
学校应急教育相关责任模糊,管理存在空挡,缺乏对师生自救常识和自救能力的有效培训;缺乏家庭教育的有机配合;学校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管理的疏忽;正常教学活动中的突发意外事故;学生自控能力差,安全意识淡薄的因素均给学生安全状况造成隐患。反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过于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却对应急逃生教育缺乏必要的重视。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存在以会议代替落实,以口号代替教育的倾向。
(二)从学校的角度看,有些学校还没有进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应急教育管理。
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要求中小学校进行专项整治,但是有些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甚至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进行弥补,不能系统考虑校园安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何管理又成为他们的最大困难。目前中国的应急教育,主要还是侧重在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做得比较好,但是在农村和小城镇,这样的教育做得还远远不够。
(三) 在应急教育管理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
资源上,我国中小学应急教育资源普遍缺乏与外部沟通不畅,社区资源利用不够。中小学校不是一个个孤岛,它们都位于社区之中,与社区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虽然学校都了有专门的应急预案,可有的只是纸上谈兵,有的是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这些预案普遍存在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更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科学论证,并且不能及时更新。
(四)措施上,缺乏科学和可操作性的应急教育内容
学生的安全意识普遍淡薄及求生知识的普遍缺乏,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旅游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一旦发生不测之事,普遍缺乏自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学生根本不存在实践前提,因而无经验可谈。
(五)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没有经费保障。
应急教育设置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本身需要应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经费连最基本的消防器材都都购置不了,在给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不能进行直观的教育,直接导致应急教育水平的低下。
三、中小学应急教育的策略选择
(一)创新应急教育方式,搭建良好的应急教育网络
目前中小学应急教育方式大多靠班主任照本宣科、口头说教,每年组织一两次疏散演习,仅此而已。学生缺乏更多的实践体验,效果不佳。安全教育不是灌输机械的理论,而是要教会学生应变的方法,关键是要提高学生自护能力。只有将鲜活的案例分析、活动体验、理论灌输三管齐下,才能收到实效。
(二)充分依托外部资源,共同做好中小学应急教育活动
目前我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等问题,部分学校对公共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实施不力、随意性强。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保护孩子,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应急能力。加强应急教育,培养自救技能,也应从小抓起。从这个角度来看,应急教育列入中小学必修课,显然是强化安全自救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结合“三生教育”重视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模式,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家庭教育为纽带,积极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构建综合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教育的态势。从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员工到全校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家长都要强化安全意识; 而强化安全意识的核心是—学校从上到下要始终如一的、结合“三生教育”来开展好应急教育, 中小学校要切实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学校安全工作的文件精神,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大纲,使安全知识进课堂,培养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倡导健康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提高对事故灾害的辨别和预防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应急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对学生家长应急知识的培训,从而在日常教育中引导学生积极地预防各种危险。
(四)科学的应急预案和演练应当成为应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成熟、可操作的应急预案能有效地预防和处理危机问题,因此,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适合本校情况的应急预案。预案中提出的措施要尽可能的细化。这个预案应该考虑到以下内容:一是由于本校的特点而容易发生的应急事件,如校舍的问题、学生的家庭背景、毕业生的主要去向等等。(指导教师:江渝教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贝克:《风险社会》,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4]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3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5]《云南教育大全》编委会:《云南教育大全(单位卷、人物卷)》,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安全管理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2005.
[7]教育部学校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学校安全工作指导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
[8]本书编委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与演习操作规范实用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9]张焕强:《突发事件处理实例与技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0]张兴主编:《小学危机管理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1]鞠玉翠主编:《中学危机管理实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12]李永贤:《校长眼中的学校危机管理—关于中小学危机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小学管理》,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