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将重心放在了强化训练上,抹杀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养成了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基于此,根据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创新调整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创新调整;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但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高中数学作业通常都是以加强训练为主,用教材上和不同类型的练习册上的数学习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知识的建构。高中数学作业的这种状况,不仅给高中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也使学生养成了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对于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高中数学结构创新调整的对策,改变传统高中数学作业过于将重心放在加强训练的现实,培养学生形成乐于探究知识构建的良好想学习习惯。
二、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安排分析
1.数学作业结构安排理念依然落后
由于当前高中数学依然以高考为重心进行的教学安排的,教师对数学作业的结构也就必然还是传统的一套。即采用贯穿知识点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习题训练。这种题海战术的作业结构安排,使学生根本无暇顾及数学知识的探究,缺乏了整个数学知识的知识建构过程,所得到的只是面临该类问题所能应对的经验,一旦问题的条件发生改变,学生就不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灵活解决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强度习题训练,带给学生的只是一种痛苦的学习体验,很难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也就是经历了高考以后的学生,很难再对什么知识产生较大兴趣的原因。
2.高中数学作业缺乏合作
在高中数学知识的探究中,依靠一个学生的力量,所取得的经验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依靠众人的力量,则可以通过学习经验共享,将有关知识点的更多信息传递给每个参与合作的学生,使学生对该知识点了解的更为透彻。同时,由于参与的学生多,能够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点展开探究,提高了相关知识点知识探究的深度和层次,比之书本上所能涵盖的内容更为丰富,使学生能够从中得到一点成就感,使学生对知识探究保持一种饱满的情趣。然而,在高中数学作业安排中,教师很少给学生安排合作进行作业分析的机会,使得学生会由于一个知识点未能领会,就难以去求解教师布置的作业,容易钻牛角尖,陷入问题中久久不得解脱。
3.作业题型安排缺乏层次
从当前高中学生的数学作业和习题练习上来看,学生的作业题型安排主要是围绕着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教师根据该知识点在高考中的重点题型布置相应的作业,构成一个强化提高训练链,让学生借助一道一道习题的演练,机械记忆该知识点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根据对本校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了解来看,大部分教师在题型安排上,都是围绕着高考题型库来建立起来的,很多都是以主要考点来让学生强化训练的,这在高三的作业题型安排上尤其突出。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等差数列的求和知识点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围绕着高考考过类似习题题型去布置作业,而高考涉及不到的习题类型,教师则很少安排学生进行作业训练。这种作业题型训练,不是根据该知识点的知识结构,有层次地去安排作业结构,造成作业题型安排的功利性很强。此外,在题型安排上,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替学生安排作业,忽视了学生在作业安排中的主体地位,使得作业安排缺乏相对的适用性。例如,教师根据主要考点由简单到复杂的题型与结构进行作业安排,就可能使得有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对简单问题感到烦躁,失去对作业的兴趣。
4.数学作业评价单一
教师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非常单一。从平常的数学作业结构来看,教学对学生数学作业的评价只是单纯的判断出对错,缺乏对学生作业的深层次评价,使得学生拿到作业以后,不能一目了然看出问题在哪儿,为了节省时间,学生往往会将自己的作业与其他学生的作业进行对比后,才能够发现自己作业的问题所在。而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也就不去深究自己的问题出在对哪个方面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导致学生在以后遇到该类问题时,依然处于懵懵懂懂状态,在进行求解的时候,发生错误的概率仍然会很高。
三、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创新调整的尝试
经过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安排的了解,发现了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安排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创新调整。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数学作业结构创新调整,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尝试。
1.树立作业结构创新理念
虽然从当前来看,高考还是高中学生的唯一出路。但随着国外大学在中国招生的力度加大,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而国外大学注重的是学生自我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给国内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创新提供了契机。因此,对于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来说,势必要树立新的数学作业结构理念,将知识训练的重心放在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上。唯有拥有先进的数学作业结构理念,学生的数学作业结构才能够真正得到创新调整。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树立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数学作业结构理念。在进行作业安排时,多安排一些能够在生活中实际遇到的内容作业体系,使学生透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需要结合一起,在解题中锻炼自身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作业安排中,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安排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相应的事例,创编相应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编题、分析题和解题,达到对该知识点的多层面了解,从而在解析问题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使学生从中学习怎样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例如,有个学生设计了个等差数列问题,家里每天给她20元钱,她最多能省10元,假如她以第一天为0.1元钱,第二天以0.2元钱,第三天以0.3元钱的递增方式存钱,哪一天能够达到她的存钱上限?借助学生自编应用问题,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知识点,并能将知识与应用结合到一起。
2.创造学生合作作业的平台
对于任何知识来说,仅仅依靠记忆只能单纯对知识进行模仿,很难有创造性。为了增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的作业结构创新,促使学生将对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变为自主探索。在课堂或课外为学生创设合作作业的平台,让学生就课堂主要知识点进行合作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借助合作,使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形成比较全面和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有兴趣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通过合作探究,集思广益,学习经验共享,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认识知识点,构成了多方位的知识结构。例如,在讲解数列之后,让学生们合作学习,利用组合知识,将福利彩票32选7,35选7与双色球的组合进行计算、分析与比较,确定各种彩票中奖的概率,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到不同彩票的中奖几率,使学生学到了比较全面的组合知识。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幸运降临到某个人头上的几率非常小。有的学生将概率计算结果给家长分析,让家长放弃依靠彩票发财的美梦。
3.提高作业结构中题型设计的层次性
在日常的作业批改中,教师要根据作业中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进行分析与总结,掌握学生理解能力结构层次,从而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作业结构调整,实现作业因学生的不同程度而异。例如,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少安排或不安排较为简单的题型,直接由较难的题型和难的题型组成;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多安排一些基础的题型,让学生通过基础题型,对相关知识点多加了解,从而能够通过简单问题的分析,达到能够解析较难问题的效果。通过有差别的作业安排,使得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对问题维持较高的兴趣,也使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至于解析不出来问题,而陷入苦恼之中,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决心,可以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的任务量,由学生自主安排作业和作业量。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采用不同题量和题型的数学作业,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在学生安排的作业层次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深浅,采取不同层次的问题来强化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也有更高的适用性。
4.改进教师对数学作业的评价形式
在教师对学生数学作业进行评价时,要改变传统那种仅仅只标注出对错的方式,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用问号标注出来,可以使学生可以非常明晰地了解自身作业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从而不用再借助同学的作业进行对比,使学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错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据此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同时,为了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量,可以让学生采与改作业、学生作业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并将问题标注出来,使别的学生也从改作业中了解到问题较容易出错的地方,从而增进对知识点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数学作业中出错的问题,形成错题资源库,让学生通过分析错题,了解到相关知识点容易出现误解或偏差的地方,让学生由了解错误问题,从而增增进对知识点的了解。
总之,当前的数学作业结构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与调整,才能够满足现阶段新课程的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只有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激发学生借助作业探究知识的构建和应用,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在作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陈永胜.调整高中数学作业结构提高学习效果[J].才智,2010(10)
[2] 杨华岭.调整作业结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J].网络财富,2010(12)
[3] 石德军.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4] 曾广军.浅论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J].考试与评价,2011(09)
[5] 陈姝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02)
[6] 邵灵.解析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J].才智,2013(03)
[7] 朱海梅.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