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的策略探析

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的策略探析

作 者:李成娟 (黑龙江绥化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152000)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接着从教学创新以及工作途径的创新来分析了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

虽然当今世界主题仍旧是和平与发展,但是各个国家之间的较量主要是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结构在发生着变化,文化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也渗透到我国,公众价值取向多样化不可避免,这都对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其在知识、心理、能力等方面都要尽快的适应新时期的发展形势。
一、当前职业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首先,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方法有待改善。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实践,职业院校在坚持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对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以后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借鉴作用。但是,时代在发展,职业院校要适应新时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采用订单培养或者工学交替等的培养模式,把就业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作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这就给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显得陈旧和落后,言而无物的空洞说教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急需教育方法的创新来打破教师、课本以及课堂的三中心论模式。其次,德育工作途径有形式主义倾向。就当前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途径来看,开展了一些列诸如心连心、学雷锋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等方面,但是,这些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有着比较强的目的性,也有着比较强的功利性,出发点不是为了取得多么高的德育教育成效,而是为了评比和检查。
二、新时期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德育教学的创新
1、教学方式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第一印象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运用这个论点,成效非常明显。所以,在德育教学的时候,需要设立良好的教学导入,这是课堂的第一印象。在进行德育教育课堂准备的时候,要理解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需要怎么去开展德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熏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恳,这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很多教师都觉得备课已经很充分了,在课堂上讲的也是不错的,但是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就是不尽如人意。归根结底就是没有认真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上的上课状态,包括这个年龄段的认知规律,要知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这一点,让德育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意参加这项教学活动。
2、教学手段的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德育教学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播放一些筛选之后的社会新闻,根据这些新闻来讲述与德育教学有关的知识点,还可以制作一些图文结合的课件,来讲解枯燥的理论点,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给学生传授中华服饰文化的时候,可以通过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了解服装、鞋帽以及饰品等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二)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1、把德育教育跟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及任课教学的言行举止、专业修养等都具备很强大的德育教育功能。每科的认可教师都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强化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结合具体的学科专业进行德育教育。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德育教育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给职业院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感受德育教育氛围,不断增加他们的自我修养能力。要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对于德育教育的导向作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宣传高雅文化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在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校得到各项工作都体现着育人的职能,发扬职业院校的民主作风,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重视学生提出的关于学校建设方面的意见。除此之外,还要营造服务育人的环境,要在学校后勤、生活服务等方面下工夫,为学生的学习作保障,着力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精心承载学校的主导价值观念,把握时机,吸引学生的关心与参与,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产生自我提升思想境界的愿望。
3、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来说,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跟家庭的结合,通过家校联手,根据具体的学生状况,开展德育教育。学校要经常跟家长联系,家长要树立育人的观念,因为育人观念对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政治以及道德等品质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素质教育和生理卫生教育。这样一来,就形成一股合力,提高德育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开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德育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从而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威,卢立涛.关注差异: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J].继续教育研究,2010(7).
[2]刘彤,汪晓萍.利用校企合作开展职专思想教育的探索和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
[3]朱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刍议[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
[4]吴明海.论中国少数民族女童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