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等教育中如何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高等教育中如何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作 者:郑桥颖 (遵义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2

摘   要:为能够满足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则就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发展进行审视,其中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发展观念。本文就首先对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次又提出了几条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高等教育

一、引言
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教育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其所关注的关键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的教育以及发展之间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一直都是重应试教育而轻素质教育的趋势,因而其人文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环节都比较薄弱。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就必须对我国的高等教育重新进行审视,以有效的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提高我国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环节的教育水平[1]。
二、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对于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人的物质欲望增长越来越快,从而不断地为自己的物质财富而进行斗争,导致科学技术不但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变成了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伤害的武器。人们进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素质,人的素质指的就是人文教育以及科学教育,因此只有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断融合,才能对人们的素质不断进行提高,才能更好地对科学技术进行使用[2]。因此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虽然曾经出现过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纷争,但是却从来没有存在过绝对的对立。并且在早期的教育中,主要强调的是人文教育,而科学教育就是融入在人文教育之中;直到工业革命之后,教育强调的重点变成了科学教育,之后就一直发展至今。不管在时代变迁中,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地位如何变化,片面的对其中一方进行强调都是不健全的,他们地位的不断演变,都是随着社会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为适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就需要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2、可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同时也就是教育的竞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获取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更是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从而有效地促进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3]。
三、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方法
(一)建立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的教育新理念。教学理念是对教学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的最理智的认识,其中包括教学理想、思想、观点以及信念,不管科学教育,还是人文教育都只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把他们彼此融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合理的教学理念,两者相互促进发展。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者,只有先明确制定出教学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就要把之前的重科学轻人文这一教学思想进行转变。现今社会对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人格完善的有效结合,并将此转换成教育新理念,对其各项教育活动进行指导,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4]。
(二)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优化。人文教育需要通过教学进行有效的落实,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无法实现教育体制的有效改革的。目前世界不同国家教育界均纷纷呼吁大学生选择一些人文学科课程进行学习,例如在1978年,美国的哈佛大学就特别指出让学生选择人文课程,无论是哪个系的学生,必须在不同领域中选择一门课程。对于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课程设置的优化,其中首先要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改革,可以对其必修课进行适当的减少,从而加大选修课课程,对其基础课程进行加强,从而逐渐对文理知识进行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就是实现文理渗透,从而对素质教育进行加强,这样就可以让文科的学生尽可能多的去掌握一些理工科学生的知识,并让理工科的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文科的知识[5];其次就是多开设一些辅修专业,这样既不用对学制进行延长,还不用再进行额外投入,还可以让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另外专业的教育,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师在讲课期间也要不断地去对人文教育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这样就可以逐渐把人文知识渗透到课堂教育之中,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校园文化也是对学生思想变化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通过一定的物质实体或者一些活动载体,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以及精神环境。建立一个健康向上、朝气蓬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6]。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通过一些几个方面实现: 1、加大对一些有利于增强学生科学人文素质讲座的举办。2、积极开展一些健康向上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格调高雅的文化活动,例如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以及艺术展览、电影欣赏等。3、对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以及图书资料加大经济投入,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改善,确保其完善;对于学校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建设也要进行一定的加强,这样在校园中学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思想启迪,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素质。4、对于学校的基础文明建设一定要狠抓猛抓,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实行人文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如果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实行的人文教育也就只能说是人文知识的传输[7],只有教会学生把人文知识运用到自己在实际中的为人处世中,才是真正的实现了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
(四)提高教师的人文知识修养,以对人文知识的传播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的都是主导地位,只有教师能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人文知识修养,才能为人文知识的有效传播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能够把必需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能够以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提高教师人文修养的方法主要是宣传和管理。宣传可以提高教师进行自身人文修养的自觉性;管理则可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
四、结语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正在进一步加强,这也代表着世界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组成部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它们各具价值和局限性,如果单纯的注重之中的一方面,必然会造成未来人和社会发展的失衡,因此只有实现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才能真正的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雪泰,高等教育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4(12):149-151
[2]车雪琴,杨东,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途径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9(1):75-76
[3]廖江华,谢朝清,高等教育应寻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优化融合—高等教育学生素质培养问题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7(4):127-129
[4]Brand Blanchard.The Use of Liberal Educationg,St[J].Martin Press,197312(1):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