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依托,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作 者:徐轰轰 (浙江永嘉中学 325100)

摘   要:信息素养是当今信息社会的每一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本文通过对信息素养的内涵分析,讨论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什么样的内容,采取怎样相应的措施予以培养,通过发现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讨论处理好这些情况和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信息素养;培养;问题;对策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技术课程指导中对信息素养的描述:“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方面
(1)信息技术课;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对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有一定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2)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学校中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应只限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应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整合到其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教育,它也是一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中,必然会大量地使用各种信息机器,也可能使用机器、设备的时间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不能因此将信息技术课变成信息机器操作、软件使用的技能课。如果这样,将偏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三)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处理好与计算机技术学习的关系。计算机作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的一种重要工具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顺重要的位置,但我们决不能以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掌握代替信息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四)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运用时的评价和完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中,应注重学生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作为运用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应注重学生对信息活用的评价和完善,它决定信息运用手段的选择、操作结果的评价、操作过程的完善。
(五)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必须涉及大量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信息技术就是机器和软件的操作技术,这是一种错觉。各种机器的操作、软件的使用,应基于一定的理论指导下予以选用。
 (2)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对机器、软件操作能力的训练
信息技术教育中,我们特别重视信息运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问题,需要使用计算机,需要使用一定的软件,这些只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我们不能以工具的操作代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上述各种关系的处理中,其实质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本目的的认识,对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定位。
三、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策略
问题一:信息素养培养的主体不明确,很多学科教师认为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事。
在其它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还停留在辅助教学工具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课堂演示,将黑板电子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还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对策一:转变教学观念,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问题二:信息素养的培养还在知识与技能层面,意识、情感层面还没有深入。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重视了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学习,由于课时少,学习时间短,很难达到比较熟练应用的程度,更难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情感层面的培养。
对策二:以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中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问题三: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
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键,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这样的培训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对策三:加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教师队伍。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实际能力,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