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这是语文的悲哀。作为最具情感的学科,却屡遭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难辞其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优秀教师的魅力在于它能够点燃学生的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缩放语言教学的课堂魅力。下面笔者就如何点燃学生激情,绽放语文教学魅力谈几点看法。
一、精彩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
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在于有激情,“言为心声”,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对学生的热爱,对专业的精通溶入语言,他的声音必然充满热情,必然富有感染力,必然具有吸引力,必然具有号召力,必然能穿越时空,情感,文化等阻隔,让学生享受课堂,享受语文。
教师的语言技巧是他的魅力所在。教师的语言如果丰富多彩,风趣幽默,言之有物,言之有度,就会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让学生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充分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上课时妙语联珠引发掌声不断、笑语相连;声调抑扬顿挫得当,让读者感受文本的喜怒哀乐,真挚的感情、和谐的语言美定能叩击学生的心灵,敲开他们的心扉。坐在这样的课堂上,相信想开小差都难啊。
当代教育讲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尤其要少讲、精讲,要以训练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陶冶语文情操为目的。但这绝不是不讲,要讲得更精、更到位、更投入、更精彩。不讲则已,一讲惊人,一讲成名。
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责任感、事业心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亲和力。教师就不能只带着教材、教案、课件走进教室,他必须要带着微笑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本质是把对学生的感情写在我们的脸上,把我们对职业的热情、对人生的热爱体现在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样的课堂学生如沐春风,在自然愉悦的状态下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享受生命的成长。
教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丰富学生的学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教师有了人格魅力,他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在这方面,语文老师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的,流动着人性的魅力与诗意的光彩语文课堂,展示着温馨与浪漫的情怀,迸发出灵感的火花,飞跃着瑰丽的想象。
三、渊博的学识魅力打动学生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要博学多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要吸引多元文化,要通晓历史政治,天文地理,文学军事,音乐绘画,集百家之所长,大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有着丰富学识的语文教师,才会教育出爱学习、爱思考的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才会在课堂上引经据典,谈笑风生;才会睿智幽默,诙谐风趣;才会让学生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的广阔空间中领略语文文化的精彩和魅力;才会让学生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收获和感慨;才会有激情语文,诗意语文。
“长绠易汲深井之水,潜水难负载重之舟”。现代社会生活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知识应是自来水,长流水。为了走在时代的前列,不做知识的落伍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一个不断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人。应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益求精的优良品质,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是一个博览群书永不殆尽的学者形象。我们要善于更新知识结构,更新教学手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学习终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总之,新世纪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方面的专家,更是一个具有广博学识和开阔眼界的学者。
“让激情课堂绽放语文教学魅力”,这是一个新时代对新型语文教师的召唤,也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更高境界。每位语文教师在语文实践中还会不断地产生新的领悟,愿语文同行们携起手来,让课堂充满激情,让语文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