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利用多媒体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

利用多媒体对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意义

作 者:申学飞 (贵州省务川自治县都濡中学 564300)

摘    要: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服务于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课堂;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很有必要性。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物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模拟生物现象和实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便于突破难点;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利用多媒体“活化”生物教材,丰富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无法让学生深切感知知识的魅力,但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却能够有力地改变这一缺陷,能“活化”生物教材。
(1)直观形象的画面显示,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授课内容。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学习者,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思维神经,促使他们主动抽取学习的意念,从而对课堂内容能形成自身知识建构。这一点是普通的常规教学手段所无法办到的。例如,我们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将草履虫的形态、草履虫的内部结构展示出来,然后再配上有关草履虫的录像,这样使肉眼无法看清的草履虫,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那么,不仅学生的兴趣高涨,而且为继续学好草履虫的生理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增大生物教学内容中观察的可见度。初中生物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去观察,然而枯燥的课本既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有的知识图形又不能让学生清楚地去观察,从而就会引发学生对知识理解的不到位。然而,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内容制成课件,录像等形式,学生观察起来就显得相当容易。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只凭教师的解说和书上的图例是无法让学生有深切体会的,而且在生活中也无法看得到。这时,教师就可以将细胞的分裂过程制成动画,无疑会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二、多媒体可以加强直观,优化教学过程
生物教学中,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实物、模型和挂图等传统媒体在体现“直观性原则”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如目标小,展示时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且缺少教学过程的层次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此外,教师口头描述多,教学冗余,减少了引发学生顿悟的教学时机。运用多媒体能够更好地贯彻“直观性原则”。另外,视频演示仪在生物教学中使用率很高,可优化实物、标本、模型和图片等的演示。如教授“昆虫的发育”时,可将生物史标本在平台上展示。视频演示仪还有很多调节功能,利用其调节功能可使被演示物更清晰,且还能进行整体演示与局部特写的结合。视频演示仪真实直观地辅助教学,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知识巩固率,也有助于方法指导。视频演示仪还可以辅助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如临时装片的制作、实验用具的操作要领等,这样就解决了实验教学中因学生多、课时有限等原因而导致的个别指导难的问题,使教师指导到位、学生操作得法。
三、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认识能力和思维有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难点也较多。为了解决这些难点,例如“花的受精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动画过程:一个黄色的花粉粒从屏幕外飘落到柱头上,静止一会儿,开始萌发,花粉管先伸出一点点,随后慢慢地生长、伸长,在花粉管中形成的两个精子也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往下移动,并随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而伸入到胚囊。接着两个精子从花粉管出来,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此时,旁边的注字改为受精卵和受精极核,又进行两次闪烁。在这—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直观,所以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变得比较容易。
四、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易于学生接受知识
生物教材中许多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或观察到的,许多微观、抽象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单靠挂图、幻灯片等手段很难讲清楚,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机地统一采用文字、声音、色彩、图片等方式,帮助我们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如血液循环途径是本册教学中的难点,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传统的方法是以“讲述+板画”的形式讲授,学生机械化地记忆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很难将它们有机结合成统一整体。如果应用多媒体,把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在课件中以动画的效果分步、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首先演示体循环,当血液流经全身毛细血管时,可见氧气从毛细血管的血液向外扩散,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血液中,血液颜色变为暗红。在掌握体循环后,在同一画面下再出现肺循环途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可以看到血液由暗红变为鲜红的过程。最后,演示血液循环的完整途径。血液源源不断地反复循环,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跳动,使它们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识过程中,使这一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其效果是单纯地讲述所无法达到的。
五、多媒体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常规教学手段中,教师的大量板书和学生的大量记录,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因而课堂始终停留在课本知识本位的讲解上,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补充更多能够让学生扩展知识面的信息。但是多媒体在生物课堂的应用,就有利于缩短课堂授课时间,更有利于学生们广开思路,通过各种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这是常规教学手段不容易办到的。
总之,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了学生注意力,有效地促进了生物教学改革,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心理学丛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皓兮编著《中学生物学教学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