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和教学治疗是教育工作者尤为关注的问题。教育均衡和轻负高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村初中的课堂教学效率是重中之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是一种普遍现象。寻求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改革的急需,本文基于调查研究制约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就提高教学质量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中学的基础建设投入,增添教学设备,更新现代化教学用具,农村中学的校园风貌与办学条件有了喜人的变化。然而,在这大好的形势之下,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学质量缺乏显著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倒退的迹象,数学教学成了农村中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农村初中的教育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初中的轻负高效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个农村初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提高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数学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数学教学工作。
一、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设计脱离学生基础
对学生的学习起点、生活实际、接受能力的了解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点,也是关键点。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单一,基本上是本乡学生,大部分基础差,他们除基础差外,学习习惯也不好,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教师教学设计除精通教材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起点和思维起点,关注学生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学习起点的不同。对学生现状的关注与备教材同等重要。而目前一方面农村学生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本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不强,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并没有因材施教而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这就导致学生愈发无法接受课堂知识。
2.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许多农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够高涨,缺乏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导致对新课程的研究不多,研究学生、教材的力度不足,许多教师抱着只求无过,得过且过的心态进行教学。具体表现为:民主平等意识淡薄,忽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备课不充分,少有对习题的变式和拓展;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学生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依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注重了双基,忽视了能力培养,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简单机械应用,而忽视知识的探究过程。
3.课内练习教学不到位
学生课内练习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但是,有些教师对课内练习的设计简单机械,尽管学生练习的时间很多,甚至“满堂练”,但难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更说不上数学思维发展的创新。
二、农村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
1.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为思维能使人从朦胧走向清晰,从未知走向已知”。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或独立思考、或动手实践、或交流讨论,真正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不仅仅只是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授予学生学到知识的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就表现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学数学思维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归纳,提炼和概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出发,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观点,这个过程可以使数学教学简化,只有知识教学与思维方法教学相互结合,才可以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4.精心设计课程,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在课堂。课程设计与课堂教学安排有是课堂教学最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并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精心设计课程和对课堂教学进行周密安排,才能使教学形式艺术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数学教师要领会“课程标准”其精神实质,钻研教材,掌握新教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教”方和“学”方这两个角度出发合理地设计课程,把握对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课程设计在内容、形式上体现出逻辑性、艺术性。而艺术化安排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握“学”方,寻找出各种可有效地沟通师生间信息传递的双向途径,以避免形式的单一性(如一言堂),从而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反馈化。这样往往可活跃课堂气氛,增添趣味性,加速双向信息传递,使教学的形式艺术在课堂上得以充分体现。
在新课改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现象是普遍的。成因多种多样,肯定不止以上几点。高耗低效的成因,虽然复杂多样,但只要我们对症下药,找准原因,多开展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题研究等,发挥集体的力量,对教学行为多反思多研究,我们一定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真正地实行有效教学,达到轻负高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怀忠.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6(02):35-37
[2]缪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4):16-17
[3]杨军亚,李淑梅.农村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J].考试周刊.2010(48):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