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一项综合技能。它不仅能够促进词汇积累,培养语感,而且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它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一步步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课内精读和课外泛读都很重要。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而不重视精读课本,一味强调课外泛读,势必造成基础不实,对所读材料理解不透的后果。因此,必须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课外泛读。
一、注重课文教学,垒实语言基础
课文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材料。课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文教学中,我们应着重抓以下四个方面。
(1)课前预习,培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大意,记下自己的疑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去听课和操练,它是学生熟悉英语自学方法,独立获取知识的第一步。同时,课前预习有利于课堂上精讲多练,突出重点,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布置预习时,教师应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a: 找出重点词汇和词组,通过查词典,扫清阅读障碍;b:找出语法结构和内容难以理解的句子,让学生查阅有关参考书,提出自己的见解;c:根据内容划分课文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d:结合课文提出几个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实践证明,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也更高了。
(2)设置情景,融入生活
所谓“情景”是指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景象。在课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会更加深刻;创设语言情景还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将图片、实物、视频、有感情的朗读及表情手势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发挥想象,感受课文内容。
(3)基础知识,精讲多练
对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师的讲解要精,在有限的时间里,只有精讲,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也只有精讲,才有可能多练。精讲,就是要分清主次,每次重点解决一些主要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样样都抓。有了精讲,多练在时间上也就有了保证。然而多练不仅仅只体现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多”,还应体现在练法上的“活”。这样的练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总之,多练,就是既要讲“量”,又要讲“法”,才能收到良 好的效果。
(4)语言文化,巧妙结合
中学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了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事实上,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我们可带领学生观看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VCD,听一些相关的英文歌曲,或从网上一起查找有关西方文化方面的资料,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西方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二、开设阅读技巧训练课
为了加强阅读教学,我们每周用一节课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方面的训练。阅读技巧训练课的目的是学习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阅读速度。
在阅读技巧训练课中,我们注意抓好以下两个问题。
(1)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的选用应尽量做到a:适应新课标的要求,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b: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简写的文学名著、浅显的幽默故事、科普文章、报纸、杂志等都是很好的课外阅读材料。
同时我们要注意不同阅读材料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地进行教学。
(2)阅读速度
阅读的速度直接关系到阅读量,而对于在母语环境里的外语学习者来说,没有大量阅读就不可能产生对所学外语的语感。没有语感,则只能得语言之皮毛。因而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至关重要,也迫在眉睫。
a、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持之以恒。首先要教学生学会默读,尽力抑制嘴唇动作和低声朗读,一般说来,默读速度大约要比说话速度快两倍;其次教育学生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最后要求学生不要一见生词就查词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在不影响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过难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兴趣。
b、改进练习方法,提高练习质量,形成阅读技能与技巧。阅读理解的练习多种多样,有选择、问答、根据内容填空、复述、续写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训练,阶段侧重,在多练中求质量,形成阅读技能与技巧后,学生就可以较快速阅读各类文章了。
三、指导学生课外泛读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必须课内外相结合。进行课外泛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开阔知识面,提高他们对阅读各种文章的适应力。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以下做法值得我们大家借鉴:也就是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选定后,可以为学生设计了二张能分别表示阅读进展和阅读理解率的统计表,一张发给学生,让学生登记自己的阅读进度和理解率,另一张供全班用,定期把每位学生的阅读进度和理解成绩连成曲线。这样不但教师可以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学生之间也能相互了解、互相促进。我想,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把一些从来不读英语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可逐步得到提高。
总之,学无止境,阅读也无止境,要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提高英语整体素质。无论是哪一种教材,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师都应该是学习对象的激活者、示范者、指挥者和管理者,教给学生阅读技巧,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在阅读中扩大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提高思想和文化素养,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更好更快地获取各方面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