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和转化一些规律

浅析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和转化一些规律

作 者:曾振宏 (广西武鸣县陆斡镇中心学校 530111)

摘   要:初中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比小学阶段更严重,学困生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八年级表现更为明显。阐述通过调查研究来自家庭、社会、学生、教师等方面原因和转化规律。
关键词:学困生;形成原因;转化;规律

我校多年来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都比不上兄弟学校,学生不爱学,或者学不会一直困扰着我校的数学老师。为了改变这个状况,我们学校成立《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小组,首先对我校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1.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全校学生共957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889张。
2.调查问卷内容基本情况
现代意义上的“学困生”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业不良”,还包括“学习失能”。这些“学困生”的智力正常,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我对有效问卷进行了认真统计,其结果如下:

 

 

 

 

 

 

 

 

 

 

 

二、从调查问卷表中,我总结出了学困生形成原因
1.来自家庭
在农村,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重男轻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等等。这些现象影响了子女的学习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惰性、贪玩,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2.来自社会
  我国对教育的投资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受拜金主义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就业难及社会信息中的消极因素等影响,使一些人认为“读书无有大用,小学没毕业也照样发财”,这也使一批学生学习消极对待,影响了学生的数学成绩。?
  3.来自学生
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经过分析,我发现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
⑵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初中生年龄还小,学习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答,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记忆,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从而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⑶考试障碍
调查发现,数学学困生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在考试中表现为:惧怕心理、心理焦虑、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的正常发挥,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4.来自教师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三、解决问题的规律
1.教师要积极主动帮助学困生,从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保质保量完成,遇到学习上困难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方面入手来抓。学困生往往都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规范其行为,才能使学生真正解困。
2.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从思想上扭转部分学生的观念,使他们能主动养成积极的学习。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扭转“数学无用论”,让学困生从内心喜欢数学、迷上数学。
4.加强教师个人修养,培养感情,尊重、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如何解决数学学困生问题是一项大工程,我们要恢复数学学困生学习的信心,从上述多个方面多做耐心、细致、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相信数学学困生学习成绩会迎头赶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