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切教育的始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也告诫教师要“爱满天下”。其实,爱很简单,无需轰轰烈烈的对学生说我有多爱你,只要拍拍他们的肩膀,说句贴心的话语,给他一个信任的眼神就足够了。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曾这样说: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孩子,爱就在你的一个笑脸,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将爱体现于实际行动之中。
一、 尊重有声
我所带班级曾有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向桦。于是,我便有事没事的找“茬”。她迟到我便噼里啪啦的训斥一通;她不好好听课,我总痛快淋漓的“批斗”一番;她自习讲话,我就想办法惩罚。每每,总被打得落花流水,没有半句辩解的机会,我也因此而获得征服的满足。然而好景不长,我的成就感便荡然无存——因为她真正成了我语文发展的绊脚石。
记得美国马斯洛理论有这样一段话:被尊重是个体成长的最基本需要,如果个体这种被尊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个体得不到别人的认同时,个体就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求知与理解、自我实现需要等,也就是说不可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原来对于学生来讲,最重要的需要是自尊的需要。没有感受到被人关爱和尊重,或者觉着自己无能,这样的学生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动机去实现较高水平的成长目标,不能够自主地去探索和理解新知识,也不能够像自我实现的个体那样对新观念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甚至他们只能从小团体义气中去寻找被尊重与被爱的感觉,对于老师的所采取的简单粗暴进行以牙还牙,以此奋力保卫自己最起码的自尊和尊严。
原来,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要经常的让他感受到他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或者有做一个好学生的潜能。学生内心的这个最隐藏的角落--被尊重需要的满足才是一个教育者发挥其智慧的真正场所。
因而,我在班上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我准备留下一些同学谈谈心,这样吧,凡是觉得自己最近表现不好,而又愿意接受我帮助的同学,请举手。”这样,该生温顺地在办公室坐下,我抓住转变时机,从尊重学生主体出发,分析她考试失利的原因,对做得不好以后从哪些方面补救,对做得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树立信心。此后,该生上课认真多了,此番谈话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宽容有度
有诗云: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当教师,我总觉要宽容第一,真诚的敞开心怀,和学生交流。但人们都知道,“距离产生美”。月色朦胧,星光璀璨,江海浩荡,山峦巍峨,这一切都来自距离。于是,我把“爱+严厉=教育”作为教育信条,既敞开心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工作间隙和他们其乐融融,但在课堂上又不失风范的做严明的师者,果然,山重水复的日子里,我往往收获了柳暗花明。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懂得宽容,但切记:宽容有度。
三、赏识有“形”
曾读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贫瘠的小山村,一个年迈的老教师,一所破烂不堪的小教室,然而,这里却走出了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才。原因只有一个:老教师有慧眼识英才的本领,他常说:你的眼睛很敏锐,适合观察,将来会是天文学家;你的耳朵很灵巧,适合聆听,将来会是音乐家;你的手纤细,适合编织将来定是能工巧匠……或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期待,一种赏识,出人意料的成就了孩子的一生。
所带班级学生向松,她母亲曾当着她的面给我说:“她胆子很小,性格内向腼腆。”我当即回答“她表现很好啊,胆子也很大啊”。学生眼睛一亮,嘻嘻一笑。后来,在学校举办的“体育艺术科技节”中,学校招募播音员,我鼓励她报名,并分析了她的音质和音色,觉得她能胜任。结果在活动中她表现非常优异。并且答应下次在三节活动中,她准备竞聘主持人。
赏识、期待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印证了这点。有哲人也说,学习内心最初的渴望就是被赏识的欲望。所以,工作中,我们当教师的要抓住一点一滴的教育机会,赏识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
四、润物无声
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魅力也一样,在于潜移默化。教师要把握好有声语言的教育作用,但更不可忽视无声语言的感化力。一个威严的眼神,一个指向的首势,一句关切的语言,都可能在学生心灵上潜滋漫长,生根发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课上,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可有个叫向上的男生嚼着口香糖正洋洋得意,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俯身看了他一眼,他一下将口香糖吐出来,脸也涨红了,于是,我便不动声色的走上讲台……就在那天下午放学,我收到了他给我的纸条:老师,谢谢你的眼神!那一刻,我恍然大悟:“见无不言”一定逊于“润物无声”。
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过去的日子里,或许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是该做点什么了。给学生一份关爱,让他们去体味;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尝试;给学生一方空间,让他们大步向前走!这,就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