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以来,我喜欢看王晓春老师的文章,王老师用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对班主任工作的深邃思考,为我们构建了班主任工作的框架,解决了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困境与迷惑,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在前辈的指引下,我不断摸索着,成长着,现结合几年的工作经历,谈几点关于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一、做一个有原则的班主任
班上有一名学生,一双闪着智慧的大眼睛,总能让人找到喜爱的感觉,仔细观察了一阵,我发现他有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就安排他做了管理纪律的班干部。经过几次指导,聪明的他很快能自己管理班级了,对于他的表现我很满意,多次在班上给予了表扬,渐渐地放松了对他的指导。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反映他有欺负人的情况,我原以为这是小问题,就简单地说了他几句,期待他会自己改正。然而不作为的工作态度,却带来恶果,很快几个家长就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了质疑,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了解情况并严厉批评了他。一脸不乐意的他,在我的威压下开始改正,但却没有了以前的自信。因为管理学生的基础溃散了,班级纪律明显下滑,不少工作也随之混乱,不得已我又开始了多抓多管的管理生活。事后,我静心进行了反思,工作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类问题呢?首先我承认我缺乏对班干部的系统培养和监管,但更重要的是我没有把握好管理原则,如果第一次学生反映问题时,我能坚决地立即开展调查和正确教育,就不会出现这些问题;批评时我如能深究细查,不偏袒营私,结果也会不一样的,而我恰恰缺少的这样的工作原则。
事实上,众多优秀的班主任都有极强的工作原则性。如果我们的工作没有一个硬杠杠,我们不但会累的找不到北,而且会让许多工作成为水中浮萍,我想许多班主任也有同感吧。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我们必须把工作赋予原则,明确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这件事该用这种方法管,那件事必须用那种方法管;这件事管到这种程度可以,那件事必须管到那种程度才行……通过反思,我认识到问题所在,明晰了自身的不足,所以在班会上我首先进行了自我批评,然后和同学们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原则。在我的感召下,一部分有责任心的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班级风气越来越好。学期末,我班最终成为学校优秀班级。
二、管理学生就是影响学生
谈到管理学生,大家可能会感觉不以为然,管理学生不就是让学生老老实实,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嘛。的确,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其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按照规则有序生活,很好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学校事务。但大家是否分析过,班主任工作究竟是管理学生还是影响学生呢?王老师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他用“影响学生的手段”来论述班级管理方法,一个词的变化,带来了工作内涵的天壤之别。
我们在谈论管理时常说这样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我想这就是影响的结果,单纯的管理是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记得我刚接手二年级学生的时候,心中有许多管理想法,培养班干部啦,建立学习小组啦……但一个月凌乱的班级工作,却让我信心大失,批评过、指导过,不到两天依然如初。经过一番苦思,我决定先找一个突破口,就从班级环境的整理开始。我拿出身正为范的方法,每次上课时,我不急于讲课,而是站在讲桌前,故意放慢速度,把书、黑板擦、粉笔盒一一摆放整齐,下课时把粉笔也一根根摆放整齐。学生注意到这些细节,一个个开始学我,整理自己的物品摆放,我也不时走到某个摆放整齐的学生桌前,很真诚的赞美一番,就这样不到三个周,我班的教室环境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也顺畅起来。此时,我真的明白了,管理学生就是要影响学生,师爱、威信、表扬、批评、评比、舆论等等,都是我们推崇的管理方式,但是这哪一项不是通过影响学生来发挥效果呢?以批评为例,指责、告诫往往是涛声依旧,只有那些正面影响到学生的批评才会达到教育效果。
三、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从踏上三尺讲台起,我就不停地摸索和探讨如何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开始我套用魏书生老师的自主管理模式,结果是——我一离开学生,学生就乱作一团;后来我又采用身边一些优秀班主任各种严格的管理方法,结果与学生形成了闷闷的敌对关系,没有那种为人师的自豪感,更感受不到教育的乐趣。痛定思痛,我反思,我总结,终于明白了,其实我就是我,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自己惯有的处事方法。我可以借用那些优秀班主任的经验方法,但不可能照搬他们的管理风格,否则新时代的“邯郸学步”的故事还会在我身上延续。于是,广泛的学习,不断的磨砺,我很快就完成了蜕变,确立了自己的班主任管理风格。
记得王晓春老师把班主任归类为“班妈型”、“班官型”、“鼓动家型”、“领袖型”、“导师型”、“科学家型”、“寨主型”、“书生型”、“维持会长型”等多种类型,真佩服王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深邃研究。对号入座,我的风格最靠近“领袖型”班主任。我像鼓动家,更像组织家和活动家。我积极地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班级教育,在活动中凝聚集体,在活动中形成正确舆论,在活动中冲刷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在各种活动中总是齐心合力,随时准备着为班级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我忘不了每次领到流动红旗时学生们的欢呼雀跃;我忘不了运动会上拿到班级团体奖和道德风尚奖时孩子们的庆祝情景;我更忘不了孩子们代表班级参加学校活动时赢得同学们暴雨般的掌声。我想我找对了角色,如果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确立自己的管理风格,我和我的班级都不会有现在的发展。
工作中经常有班主任怨天尤人,叙说心中那无尽的苦恼。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我们正确定位,找到班主任工作的感觉,各种班级管理方法就会信手拈来。其实,困难只会激发斗志,问题更能带来发展,让我们坚定前进的步伐,拥有自己的角色定位。
总之,多年班主任工作之后,我明白了:困惑就要反思,反思则会明晰;明晰有助培养信心,有了信心,必然带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