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

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

作 者:薄庚申 申 艳

(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   276826)

     [摘要]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21世纪需要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创新人才,因此培养高职高专电算化专业技能型人才刻不容缓。本文将结合会计电算化人才应具备的技能以及我国院校培养人才的现状来探讨如何培养高职高专电算化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专业技能 创新人才 培养途径

                                                                                                                                                                     引言
  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是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日益深入。会计电算化必然成为现代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一种需求,因此各地单位部门对会计和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类院校来说,培养既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又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1、从事会计电算化应具备的技能。
  1.1 一般技能。
  为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进行,会计人员首先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技术、软件的安装与维护、打印机等外部设备与电脑的连接、病毒维护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1.2 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学习企业管理、财政税收、经济管理(税收、金融、财政、管理、国际贸易、经济法规等)、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包括会计基础规范熟练操作会计流程,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一定的管理财务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
  1.3 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管理能力。
  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沟通的管理能力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不仅能与本单位本部门和本单位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处理好关系,做好办公室内的日常账务工作,而且能与工商、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能在企业与外界发生联系时发挥作用。
  1.4 外语应用能力。
  据调查统计分析,大中型企业和外资企业对一名财会人员要求很高,不仅要掌握以上技能而且还要求必须掌握好外语,要懂得国际会计惯例,要看懂外语账目,熟知国际经济运作规律。因此,从企业发展需求来看,会计专业英语的教学应该被重视。
  2、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我国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地理区域以及家庭经济环境等不同,导致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及学习兴趣存在差异,每个同学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不同,所以处理问题解决方式的程度参差不齐。同时,对会计算化的学习兴趣不同,而导致兴趣弱的同学不容易集中精力,主动性会差些。
  2.2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高职高专学生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而不能熟练的将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技能运用到新的课程中,不会将手工做账与电算化做账进行对比应用,也就无法来体现财务软件的快捷和方便。
  2.3 教学目标不清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通过职业教育让学生掌握工作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教学往往还是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没有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主导的位置上。
  2.4 特色平淡,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由于大部分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特色,课程设置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几乎没有区分,而导致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不能深入实践解决电算系统维护或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这样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2.5 教学方式、方法不灵活、教学内容和手段落后。
  教师在授课时,教学方式缺乏灵活的变化,即使有的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许多实验,但学生很多时候还是“无动于衷”,甚至认为教师只是理论代言人,对所学的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很难从中有所认知和感悟。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但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
  3、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3.1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理论目标: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业务程序;了解操作员的工作规则;了解财务软件的种类;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内容设计上以“必需、够用” 为原则。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安装和调试财务软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工作;能够应用财务软件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活动;能够进行报表的编制与修改工作。
  3.2 教学方式的改革。
  3.2.1 现代工具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如制作生动的课件、FLASH短片、业务流程挂图等,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以现代教学媒体为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3.2.2 注重操作原理。
  由于学校的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在校期间也不可能用到所有的财务软件,任何一款财务软件运用基本原理是万变不离其宗,如科目设置必须遵循科目编码原则,增加科目遵循“自上而下”的原则,只有先审核才能记账等等,这样各款财务软件的一些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讲解这门课时要把支撑软件操作的基本原理讲解透彻,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以后接触到新的相关软件就会很快适应。
        3.3 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环节则理论知识较难理解和认识。为了衔接好理论与实践,规范教学实践工作,要调整好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教师不进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强化教学效果,而且要加大院校与外部企业的合作,让学生接触到最新软件技术的使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从而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
  3.4 学生期末评价。
        针对该课程的技能型、实用性特征注重平时实训水平采取校内考核和社会考证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进行改革,不再沿用原有的“期末一张试卷”的传统评分法,校内侧重对理论及平时实训的考核,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校外侧重其专业技能考证,提高会计电算技能考核成绩的社会认可度。
      4、结论。
  21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程,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解放思想,面向岗位,面向市场,改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设施,进一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努力为社会,为企业单位培养优质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国斌,王忠孝.新编会计电算化[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晓薇.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   
[3] 郑燕,孙良文.财经类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
[4] 程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06,(15).
[5] 谢明.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践的几点看法[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