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概述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概述积极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态势

作 者:王盼盼 赵小荣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它的兴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体现心理学自身理论系统的开放灵活性;二是适应和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心理学发展速度令人惊讶,研究成果也很丰硕。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将该理论在我国的发展态势做概述。
关键词:概述;积极心理学;态势

上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和发展。该理论提倡在面对心理现象和问题时,用一种新颖的角度和乐观进取的视角做出新解释,它关注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格,并引导人们利用这些积极条件过上快乐和谐的生活。虽然积极心理学姗姗来迟于中国,但是国内学者们顺应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投入极大的研究热情和兴趣,广泛参与和开展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活动。
一、开设课程和举办学术会议,广泛开展积极心理学理论研究
2006年,我国香港成立了“亚洲积极心理学研究院”,作为一个专门学术机构研究该理论及其应用状况,而且还邀请了心理学家本·沙哈尔博士主讲积极心理学课程。2007年和2008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领导力中心也相继开设了《积极心理学》部分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肯定。2010年8月7日至10日,第一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在清华大学召开,为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与会学者展开热烈讨论,分析积极心理学科未来建设、国内社会发展问题等,关注着“积极心理学与和谐中国建设”这一会议主题,共同促进该理论的发展以及应用研究。随后在8月13至15日的北京师范大学异常热闹,以积极心理学与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际研讨会在这里举行。本次会议为推动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者的结合奠定了一个良好开端,为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扩展提供了思路。2010年12月,中国第一批“积极心理学讲师”的培训活动在清华园展开,有众多的清华学子热情地参与进来,效果良好。2012年11月9日至11日,第二届中国积极心理学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心理学界专家和顶级学者,围绕“积极心态成就幸福中国”这一主题,关注国人幸福。在会上,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赛里格曼教授提出了“想象力、创造力和远景思维能力”将成为未来的热点课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终身教授彭凯平先生也指出“如何利用心理学科、积极心理学帮助国人寻得幸福,进而创造一个伟大、辉煌、幸福的中国,这是需要国人共同努力追寻的事业。”根据会议计划,第三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会议将在2014年中旬举办。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是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综合性国际会议,学术研讨和社会应用并重,由学术会议、专题论坛和名家工作坊等部分组成,每两年举办一届。以上种种举措,都极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
2013年6月28至30日,第三届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在洛杉矶召开,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1500余名积极心理学家欢聚一堂。本届大会以“愿景和理想”为主题,讨论人类对未来的展望与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著名积极心理学家、肯萨斯大学教授查尔斯·施耐德先生还在会上研究总结了我国的“中国梦”。他认为:“中国梦”能够激发起中国人民强大的积极动机,因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三个目标,都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渴望实现的心愿。
在此让人高兴的是中国积极心理学界首次以40多人的代表团形式参加了第三次世界积极心理学大会,由彭凯平教授担任团长。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教育、企业、公益、医疗、军队等各界心理学者们的热烈参与,并在会议期间举办了中国积极心理学发展论坛,介绍该理论在我国发展和应用的现状。
二、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始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
2004年,洛阳市某学校在高二年级随机抽取了130名左右的学生作为积极情绪干预实验研究的对象。在经过长达两个月的调查研究后,学者们得出积极情绪体验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了他们的消极情绪。随后几年,部分学校也陆续开展了有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调查研究活动,如上海市某中学组织了“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班级心理辅导”课题的应用研究,此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班级心理辅导的方法研究扩展了一个全新领域。2011-2014年,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中学教学中的学术论文和期刊文章逐渐增多,集中关注的是培养学生们的积极品质和良好情绪体验,文科和理科兼有。如欧阳玲慧的《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顾忠伟的《积极情绪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文章也在增加。如王文思的《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周利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方法的借鉴研究》等都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思路和策略建议。当前,传统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积极心理学的启发,开始尝试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截至目前,积极心理学理论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思潮,浩浩荡荡地影响着全世界,其理念和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也开始得到借鉴,展现出了广泛的利用价值。当前国内研究积极心理学的学者越来越多。相信在未来,中国有关于积极心理学各方面理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其理念和方法也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2]刘翔平.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
[5]E.P.Seligman.Learned Optimism .New York:A.A.Knopf,1991.
[6]E.P.Seligman.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logist,2000.
作者简介:王盼盼,女,1988年12月出生,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育硕士;赵小荣,女,1987年11月出生,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