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学校园里,微电影以其独特的号召力吸引着拥有电影梦想的青年大学生,并在大学校园里取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校园微电影刚刚兴起,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诸如题材单一、制作水平不高等。为推动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从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和发展角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校园微电影;创作;发展;策略
微电影从出现至今不过几个年头,但是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其发展速度不可小觑。现在,一个人、一个创意、一套设备、一个梦想就可以通过微电影的方式来感悟生活、反映社会、展示自我。大学乃至高中校园中有很多热衷于微电影拍摄的学生,他们喜欢用镜头来记录和反映生活图景,表达思想。但是在微电影的题材策划、制作水平以及营销推广上,大学校园微电影健康持续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笔者从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推广的角度为切入点,提出大学校园微电影创作的原则和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创作原则
(一)选题真实、故事性强
大学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大学校园微电影在创作中要突出校园的特色。如成长、迷茫、青春、梦想、奋斗等具有校园特点的题材都可以利用校园微电影加以展示,突出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展现他们责任与担当的一面。校园只有利用真实的素材才能够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微电影市场中独树一帜,获得社会的认可。其次,一部优秀的微电影离不开一个好的故事,因为只有最真实、情感真挚的故事才能打动观众。微电影的创作需要用真心呼唤真情、用生命感召社会,紧紧抓住观众。在微电影的创作中可以学习和借鉴商业电影的创作手法,如设置悬念、交叉叙述、感情渲染等,对微电影的情节结构进行调节和改善,突出其故事性。
(二)创意新颖、突出导向
纷繁复杂的微电影网络市场中,大学校园微电影要取得发展需要有一个好的创意。仍以高考励志微电影《诗》为例。它之所以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就在于她有着不同于其他微电影的励志表达方式,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一部成功的大学校园微电影还需要责任感、使命感,要有灵魂、有品位。大学校园微电影需要以反映社会正能量为主题,只有突出大学校园微电影的积极导向才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社会的广泛关注,展现大学生的青春朝气。
(三)深刻反映,表现力强
在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上,一定要把握好“大题小作、以小见大”的原则。以筷子组合的《老男孩》为例,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讲述的是两位好友的平凡生活。但是作者在创作中虽然从青春、梦想为出发点,却对此没有过多阐述。而是从小处入手,通过追寻历史痕迹,从时间的流逝找到他们的历史存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炮打响。
微电影的生命力来自于真实,而其表现力则来自于艺术性。大学校园微电影其实也由一些无主题、零碎的故事叙述所组成的,但是其中的优秀作品运用了极高的艺术手法,通过创作过程中的制作、剪辑、渲染、包装等手法,使得微电影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二、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策略
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出现,为繁荣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活力,并为师生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并涌现出了一批校园“草根明星”。虽然说大学校园微电影是极富生命力和表现力的文化传播载体,但是大学校园微电影的营销却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很难得到大面积推广,难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打造队伍、建立团队
高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大学校园微电影创作问题,为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比如可以通过联合电视台、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专业拍摄人员,在校园内组织一支具有相对专业、具有较高素质的微电影创作团队。这不仅能够推动大学校园创作出大量的微电影作品,同时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微电影创作和制作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长短结合、跨越平台
在大学校园微电影的营销上,可以借鉴几个较为成功的案例。如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11°青春系列电影”的“10+1”式营销推广模式,即利用10部微电影加一部电影的方式,将校园微电影同影视平台相结合,拓宽新媒体及传统影视平台的播出渠道。这样既能够推动大学校园微电影得到发展,大学校园影视作品也能够得到推广,从而实现双平台下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扩大影视作品的市场空间。
(三)整合资源,专业发展
众所周知,微电影和传统电影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们参与度的不同,尤其是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大学校园微电影不应成为学生们进行狂欢的闹剧。这不利于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和“微文化”的建设工作。校园微电影的制作由于受到学生视野的限制,很容易出现低俗化、庸俗化的现象。因此,对大学校园微电影制作资源进行整合,引导校园微电影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显得很有必要。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可以通过设置奖项的方式征选优秀的校园微电影或电影剧本,对获奖学校和个人予以鼓励和嘉奖。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大学校园微电影发展迅速,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扩大,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增开微电影制作或创作选修课的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指导。也可以通过组织校园微电影比赛的方式发掘、发现人才,扩大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影响力,从而实现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健康发展。
(四)加大创新,塑造品牌
微电影非常简约地反应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因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专注。同样,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制作也要讲究故事的真实性,并进行创新才能够获得持续的生命力。题材要紧扣时代主题,拍摄手法的创新组合,数字及3D制作科技的运用,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等等创新思路,都将赋予校园微电影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此外,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制作及营销推广手段上可以走亲民路线,比如通过拍摄系列校园微电影的方式引起社会的关注度,在宣传推广上借鉴商业电影预告片、正片、花絮的方式进行饥饿式营销。此外需要提到的是,由于校园微电影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无法同社会上大量的商业微电影进行竞争。因此校园微电影必须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如励志、环保、社会现象等为主题,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三、结语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形势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产物,不仅拓宽了传统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极大的丰富了影视作品的内涵。然而,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创作与营销受各类因素的限制,没能得到健康持续发展,大学校园微电影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大学校园微电影的发展,高校的领导、师生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有责任推动,社会也有责任表示对广泛关注。通过努力,大学校园微电影可以步入一个良性健康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微时代来临,更多表达更多浮躁[N].新华日报,2011-05-18.
[3]向北.微电影营销来袭[J].市场观察,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