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政治课教学几种常用的方法

高中政治课教学几种常用的方法

作 者:王秀艾 (山东省日照第一中学 276800)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政治老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政治老师需要具备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一、政治课常用的教学法 
第一、兴趣教学法的运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拥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兴趣越浓,学习动力将会越大,教学活动就会更好地开展。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一个报道中看到的事例: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集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市民分别叫它们 :“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清楚这名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家恍然大悟后,禁不住笑起来,感叹: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教得轻松了许多,达到了愉快学习的目的。可见有趣的事例、形象的语言、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政治教学课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才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第二、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比较法是指在思维过程中确定认识对象之间的共同点或差异点,从而正确认识事物,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科学思维方法中最基本的认识方法。主要通过比较,寻找异同,找出事物内在的联系。比较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启发,使学生更好地辨清相关联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准确地认知、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如,在教授“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课中,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弄清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更好地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分析,让学生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如在讲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时也可以用比较法来指导学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更好地培养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适当运用多媒体。对多媒体和网络这些现代的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能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网络资源是个不可忽略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备课时通过网络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交换各自的教学心得。根据政治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找到真正适合每一框题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如通过看新闻联播,帮助学生了解时政;看历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等,这种方法,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几点体验
第一、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生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上好一节课起到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勇于探索,对业务精益求精。如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广义备课的范畴。狭义的备课,是指教师为圆满完成一堂课,能高效地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而用心准备的一堂课,收集与这一堂课相关的资料,选择教法,并且预备适当教具。而广义的备课,既包括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如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也包括其日常见闻和人生经历及体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和精神境界。因为教师的思想、学识、见闻、经历、体验,都有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对学生、对课堂教学都会起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新课程条件下,广义备课比狭义备课更重要。广义上的备课做好了,狭义上的备课也就轻松了,教师就能在课堂上高屋建瓴,收放自如;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效率。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在教学中把课本当作主要的载体,使政治教学能够围绕新课标,变得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看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 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正比例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科学而灵活地使用教材,新教材的编写往往以生活的逻辑为主线,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基础,针对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社会生活的主题中阐述理论观点。让课本中的知识变得生活化,贴近了学生,也贴近了生活实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科学性。科学地利用教材可以使教学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教材的科学运用。
第三、善于灵活运用语言。根据教学经验,教师的幽默语言不但可以打破课堂的沉闷气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如在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采用一则笑话:一个卖日历牌人的妻子看到卖油郎的妻子,每天都用勺子舀一点油倒进油缸里准备过年用,便也每天偷偷地抽出一本日历牌准备来年用。这则笑话使学生在一笑之余领悟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此外,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宽广的政治视野。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这是由政治学科体现社会发展、反映国家意志的特点决定的,当然也是高中政治课教师必备的素质。如何把教材中的理论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尤其是要结合经济、政治生活的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在结合中体现理论的价值,要求教师必须熟悉生活中与重大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这些内容的专业知识不一定要求教师讲深、讲透,但要结合热点问题,讲清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从而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政治教师要有宽广的政治视野,因为科学的迅猛发展,每天都会把大量的信息带入老师和学生的生活中,对我们的思想、生活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如能敏锐地把这些现象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的继承,必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从而使学生正确对待一些社会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积累和运用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政治教学本身就需要教师认真学习的一门学问,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不断地总结教学方法、“厚化”业务素养,每个教师都可以在政治教学中教出特色,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