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学成果,忽视生源的起点水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希望寄托于教师,多数的学生家长认为成绩差是师资差造成的。因此,薄弱学校教师的工作常态环境是:生源起点低、难管教,家长信不过、有怨言,领导期望高、压力大,社会竞争强、有危机,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用“蜡烛”、“春蚕”来定位教师的角色,可是当这些“蜡烛”、“春蚕”自己都不堪重负时,他们又如何能教育好学生呢?那么我国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心理素质现状到底如何呢?
一、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健康有障碍的表征
据笔者观察,薄弱学校心理有障碍的老师往往表现为:一是不能以积极的心态等待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同事之间关系紧张,不善于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爱发脾气,焦虑程度偏高。二是讨厌学生,心情易郁闷和烦躁,时常带着种种烦闷和无奈甚至恐惧的心里走上讲台。三是不能理解自身价值,自我调节能力差,容易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或平时与学生的谈话中。四是敏感多疑,自卑感强,既易气馁,也易极端,既自怨自艾又怨天尤人,精神长期萎靡不振。
二、薄弱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认知原因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挫折是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起因。从教师的共性看,老师的职业被赋予太多的使命和责任,他们既有教书又要育人,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文明的传播者,既要灌输旧知又要启发创新,既要管理好照顾好学生集体又要当好每个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同家长和颜悦色又要与同事搞好协调。当师生之间发生误会和摩擦时,一些家长只会责难教师,校方领导也会埋怨教师不讲究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谈起过这样一件事,他说读书的时候,教师对他是恨铁不成钢,经常说他只有卖气力吃饭的份儿。某一天,当他与老师重逢的时候,恰好这位老师有求于他,他显得很冷淡,虽然最终他帮了这个老师的忙,但他也对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当年你说我很笨,只有卖气力的份,是这样说的吗?”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为我们的教育者们感到心疼,觉得心寒。
(二)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许多的老师在刚走上讲台时也曾有过壮志宏图,决心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成为一代名师。但现实和理想差距太远了.体现在:
1、农村教师被不公正待遇长期困扰着。农村教师由于受到学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条件限制,工资普遍较低,而一些地方许多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仍然得不到保障,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村特别是山区中小学教师的生活水平。固守于三尺讲台,一个月几百元的收入,买不起名牌,衣服永远是最便宜的,生活是清贫的,不管买什么都是想了又想……终其一生,教师都是寒酸的,消极的情绪由此而来。
2、农村孩子素质无法和城市孩子比。学习上,城里的孩子很多是一点就会,而农村孩子你就得花数倍努力,所以城里学校的教学上更易出成绩;家长对待教育的观念也有所不同。农村的家长越来越多的向孩子灌输新的“读书无用论”,读书没前途,不如出去打工挣钱等等。
3、农村教师中“农村”俩字成了年轻教师个人问题的绊脚石。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农村教师都是大龄青年,其中男性占的比例是女性的2到3倍。这些老师,由于教学环境差、交通不便利、没住房、工资奖金待遇低,使得他们在个人问题上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星城小学的陈小阳老师,是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出来参加工作快十年了,至今没有结婚。说起个人问题,他显得很无奈:“谁让我们在农村教书呢,交通不方便、又没有住房、工资待遇低,哪个女孩子愿意嫁到这来啊?”这种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反差让许多老师悲观失望。
(三)教学环境差,工作负荷重
1、农村薄弱的学校教学环境相对较差,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相对很差,是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因素。缺少相关的资料,更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工作条件比较艰苦,信息比较闭塞,使得教师要想在业务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较困难,要想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就更困难了。学生厌学思想突出,中途弃学司空见惯,家长素质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抱有一种听其自然的态度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教师作为教学的策划人和组织者,陷于极大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
2、农村教师工作负荷过重,是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调查中,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这一环节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有些学校一周有15节以上的课的老师占68%,10节以下的只占10%,剩下的22%就在10到15节之间。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以上的农村老师一般上的是2门到3门课。在村小,有18%的老师还在上复式班。比如兴城小学,地处金城山,山高路远,学生上学困难,老师更加不愿意到那去上课,整个村小就只一个老师,不上复式班,孩子又怎么办呢?担任班主任的老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更多的班务工作需要处理,上课前得写教案,上完课后得批改作业、研究学生、家访等。让许多教师心理劳累是不言而喻。
(四)学校管理不完善也是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当前学校普遍实行校长负责制,如果学校行政领导唯我独尊,缺乏民主意识,搞“一言堂”,其对教师上产生的副作用会很严重。其次,由于政策、教育主管部门传统意识和自身教学成绩等原因,薄弱学校教师在考核评优、职务职称晋升方面,一般都处于行业劣势地位,这导致教师产生失落感,意志消沉。其三,薄弱学校的领导层一般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易忽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讨性、观摩性,联谊性活动,使大部分教师的精神、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压力得不到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