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问题

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问题

作 者:梁 维 (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田州镇三雷小学 533600)

摘   要:本文首先浅析农村薄弱学校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目的和意义,阐述目前农村薄弱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着重论述了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明确了教师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而且对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教学质量;心理健康状况

目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主要是看教学成果,如中考高考录取率、毕业生的优秀率,很容易忽视生源的起点水平。对于薄弱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都是想当然地把教学质量相对不理想直接归咎于学校教师,认为是师资差造成的。而农村教育是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中国教育的主要部分,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全国普及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实现程度,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农村教育中的主体――农村教师,身上担负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及其他教师的心理与行为,对于教师个人工作的成败也有极其重大的作用。目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由于工作环境条件差,特别边远山区和高寒地区的教师,就会产生得过且过、与世无争,年长的只等退休,功课多就应付了事,反正教师待遇不高,摸摸良心能过就行。这种心态直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
那么当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又存在那些问题?
一、心理症状:表现为对学生漠然冷淡,不关心身边的事情,直接影响其人际关系。教师既是学生的老师,也可能是一家之长。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极容易冲家人发脾气、体罚学生等。教师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学生。如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并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中缺乏新意,讲课乏味;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小题大做,出现过激反应,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打骂学生;有的教师则缺乏责任感,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缺乏不理,听之任之。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一)社会适应不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外界对教育的影响与冲击很大,有些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但是教师们还是无奈地接受,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进修提高的机会。(二)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职业问题:有的教师不能正确对待教师这个职业。教师的心理安全感不足,福利待遇缺乏保障。不少农村教师的工资拖欠严重,有的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的现象。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新的竞聘制度带来岗位竞争日益激烈,使不少处于弱势的教师不适应,长期处于难以摆脱的、甚至时时被强化的心理压力之中。(三)人际关系紧张,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等。(四)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定,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一些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能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遇到挫折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并诱发不良情绪,乃至形成灰暗情绪,有的还出现心理机能失调等。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适应。因而心理的焦虑、困惑日益增多;另一方面,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成绩取报酬等等,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压力。(五)教师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的不足与心理问题排解。疏导渠道的缺乏。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受到各种挫折和打击,可是,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知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导致恶劣情绪突破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而爆发。
三、当前农村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不仅是要继续加强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更为迫切的是要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理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保健和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并提出了全员培训的“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模式。同时,学校在教师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安排教师参加有益的体育锻炼;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在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同时,要努力提高教师的生活水平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学校领导多理解各年龄阶段教师的不同需要,多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心理环境。
总之教师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是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星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总之,能实现干一行,爱一行才是我们教师心理健康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