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把培养下一代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思维能力;实践;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有拥有丰富知识面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就算是知识性人才也不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人,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与其他人竞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下一代的思维能力成为了教育的重点,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其中,政治教学,特别是高中政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承担着重大的是使命,因此,让高中学生们从知道到相信、从相信到运用,是所需要尽全力去做到的。
一、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作为现代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能力,其实是分为许多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那么,应该让学生们重点掌握哪些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是分析性思维能力。现在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导致了很多学生所处在的学习条件也逐渐的在变好,很少有爬山越岭的去上学的情况,再加上很多家长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学习上面,考试成绩取得高分。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学到了课本上的内容,失去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缺乏社会经验。其实,不仅仅是家长。
二、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创新性想法的思维能力,当一个人有了独立的思维能力,但是却不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那和万千人还是一样的,并不能够在这个社会中脱颖而出。创造性思维能力,不管是在理论方面,或者是实践方面,都能够提出独特的想法。这种能力不是或许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是更需要后天的训练的,就像是方仲永一样,后天缺少锻炼,也只能枉有天才技能。所以高中政治课堂就如同是这样的一个训练场一样,老师就是指导师,他们提供场所,提供方法。
其次还有实践性思维能力。实践才是验证真理的唯一途径,只有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思维才能够减少犯错的次数,吸取这次的错误的原因,改进下一次的方案,避免错误。想要拥有实践性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平时社会实践中多动手,多总结,把从课本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来,才能够逐渐的培养起良好的时间性能思维能力。
从分析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时间性能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培养的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
三、联系实际
所以,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在课堂上,如果老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更高。老师们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的加一些幽默的话语,夸张的表情和手势来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同时还可以多扩展一些和课堂内容有关的但是课本上又没有讲的东西,扩宽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东西,并且逐渐学习琢磨模仿老师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性思维。
其次是鼓励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俗话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思考问题,要么就是没有进入状态,要么就是根本没有学懂。所以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逐渐地发散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中。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仅仅真正的学习到了东西,并且也培养了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今后在社会中才会有更大的竞争力。其次,要去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活动是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获得成功的重要一课。创造性人格有许多种类,分别是创新动机、创新情感、创新意识、创新行为。这些是拥有创造型人格的必要步骤。一个学生的重要成长的过程在高中,大多数的高中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老师应当循循善诱的指导学生,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创造型。
最后是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老师平时不仅仅要讲书本上的重点考点,还要适当的收集材料讲一些实事,要事,让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关注身边的实事。如果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投入到课程内容钟来,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探究和创新。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如果让学生们自主的收集资料进行PPT的演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因为动手做了,所以印象会更加的深刻,从而从活动中体验了乐趣,学到了知识,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当面对发展迅速的社会,只有把培养下一代的思维能力作为我们教学的重点,让同学们自主的去学习和研究问题,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培养他们关于问题意识,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让学生有创造性人格为目的。并且以培养社会新型人才为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培养出一批人才,只有这些肩负着重大责任的人,他们才符合现代社会对于发展的高要求严标准。是因为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晶. 浅谈在政治教学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J]. 林区教学. 2010(07)
[2] 郑全. 论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15)
[3] 陈松林. 浅谈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政治教学中的培养[J]. 才智. 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