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 者:黄爱娟 (广西田阳县田州镇三雷小学 533699)

激烈的社会竞争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各种价值观的互相冲撞,在原本相对平静的校园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等,使教师无论在知识经验、教学能力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尽管我国社会向来把教师看成“传道授业解惑”的强势人群,但教师也是社会大众的一分子,面对种种压力,如果调节不当,也会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和心态。实际上,日益增多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正给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蒙上一丝阴影。以下是我就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心理做几点分析。
一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蜡烛”、“春蚕”来定位教师的角色。关注教师,不仅仅是关注教师的物质待遇,心理健康问题同样需要关注。教师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学生,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教师的自身发展,更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那么我国教师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现状到底如何呢?
目前,在我国现有中小学教师中,90%以上分布在农村,他们的心理健康又如何呢?国家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课题组对中小学的教师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有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障碍。课题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相比之下受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2.23%,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河南教育学院王丽君教授在对河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研中发现,仅伴有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的人数这一项就占22.60%。从性别上看,男教师占25.86%,女教师占20.45%,男教师的比例略高于女教师。从年龄层次上看,36岁以上的教师心理问题最多,主要反映为躯体化症状和焦虑,特别是进入更年期更容易表现出躯体化等不良症状。
近几年来,教师对学生性侵犯,变相体罚学生频繁发生,这也跟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关系,教师法制观念淡薄,受黄色文化诱惑。总的来说,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他们表现出的:抑郁、焦虑、精神不振、恐惧、精神性疾病、强迫症、偏执、安全感缺失和失眠等更为突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心理障碍问题。
二、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
当前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比以前,尤其是比新课程改革未实施以前更大了,具体说来其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的压力、学校的压力、自身家庭压力、学生家庭压力等等。
农村教师的收入偏低,在农村有90%以上的教师月工资都在1500——2000元之间,而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教师工资并不是同比增长的,这导致他们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有大约60%的老师感到维持生活比较吃力,只有低于8%的教师认为他们的月工资勉强可以维持生活。教师工资和教龄是有关系的,调查中教龄在1年以上的小学一级教师工资都低于2000元,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工资就会更低了。尤其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家庭中唯一有固定收入者,为了生活,为了供孩子上学,一些教师不得不兼做另一份工作或者在教书的同时还要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回家务农以补贴家用。所以,一些农村教师一方面忙于教书,另一方面又忙于种田种地,时间一长,这种生活的压力便显现了出来。
学生家庭方面的压力也不容小觑!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常有学生殴打、陷害老师等事例。现在农村留守孩子增多,我校留守儿童比例经初步统计超过10%,教育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合进行教育,缺失了家庭教育,这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家长是既对子女的学习看得很重,但又不愿意自己去管理子女,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全部归于教师,子女的学习好则是子女的聪明所致,子女的学习不好则为教师的水平太差,对教师的劳动毫无感恩之心。这种无理要求的家长带给教师的将是无言的痛苦。
三、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这使得我国农村的教育环境明显差于城市,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现代化教学手段匮乏,学生厌学思想突出,中途弃学司空见惯,家长素质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抱有一种听其自然的态度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教师作为教学的策划人和组织者,其职业情感和职业理念与周边环境的矛盾突出,使得农村教师陷于极大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从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
2.农村教师工作负荷过重,扮演精神和物质生产者的双重角色。
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工作负担相对较重,平均每周课时达15节,其中46%的教师周课时超过18节,平均每天在校工作时间为8.93小时,在家备课平均每天为1.63小时。有的教师,如担任毕业班课程的教师和班主任教师,寄宿学校的教师,早上7点干到晚上23点,每天的工作量甚至超过了12小时。而农村教师除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得抽出大量时间去作流失学生的家访工作,教师的脑力、体力严重透支,加之自我调节不当,导致了教师心理的失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的身心健康。
最后,希望各界人士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取消名目繁多的检查和评比活动,创设良好的教育心理环境,使教师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们都有着健康的心理,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