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便成为教育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为发展提供动力,但是,这只是泛泛而谈。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本身,浅析该发展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理论动力,政策动力,实践动力,并针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内部动力;对策建议
一、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来自起内部的变革,要能够为其发展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整个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可以分为三大层面,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由于缺少相应的数据材料,不能够直观地通过数据图表或者实验定量地分析内部动力。本论文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在本论文中提出中等职业发展的内部动力包括理论动力、政策动力和实践动力。
(一)理论动力
理论动力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追求目标和教学理念等的变革。这些虽然停留在思想理论层面,但是这些层面中因素作为根本的因素,理论指导实践,都通过指导中等职业教育参与者的实践而得到体现。因此,每一个理论层面因素的变动都会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因此,理论层面的建构和变革显得尤为重要。在2014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指出“调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校企紧密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普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做出新的调整,理论体系做出新的构建,发展之路做出新的建设。
(二)政策动力
政策动力包括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构建和政策完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要完成由自生发展转变为法治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更好地为其发展创造科学和谐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从法律层面和政策层面规范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对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保障,也会规范中等职业教育参与者的行为。中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及早的发现问题,并上升到法律和政策层面加以解决。
(三)实践动力
实践动力是指中等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的各个关节的优化升级,包括提高社会认可度、扩大生源、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变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完成与社会的有效对接和提高人才输出质量等等。各个方面的实践活动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基本的落实层面,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载体,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参与者的积极有效的参与,是教育发展最直观的表现。因此,实践层面所需的动力,是中等职业教育参与者提供的动力,包括学学校的管理者、教师、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积极健康和谐有效的参与,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得到的外力,最终也是作用于内部动力,在内部动力的持续推动下,中等职业教育系统不断优化升级。对此,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不仅要更新教学理念,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变革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深化课程改革,教给学生需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教给学生社会需要的劳动技能。不仅要着眼于完成学生学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教育,也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育,着眼于长远,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打好基础。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为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才质量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完善专业设置管理,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和实行专业设置标准,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及时更新专业目录,引导和规范专业建设。加强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和示范专业点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突出的专业点。确定一批精品专业点、特色专业点,形成国家、省、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化移,贺辉.论职业教育专业与人才培养的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7(1).
[2]辛忠杰.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平衡机制[J].新华文摘,2007(6).
[3]沈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郑蓉芳.关于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可的分析研究[D].苏州大学,2006.
[5]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8]曾峰,王昕明,陆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优秀课例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