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作 者:黄冬梅 (广西田阳县田州镇三雷小学 533699)

经常有媒体报道,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言语过激、情绪反常、行为过当的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有的发展成为“恶性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说,联合国劳工局列出的四种高压力职业中,教师职业排在第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与心理症状
心理问题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头疼等。如果教师不及时疏导或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偏头疼、心绞痛等。
2、人际关系问题
教师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事不能友好相处、互相尊重、共同合作,有的甚至发生纠纷;与学生交往,不能以朋友式的态度平等对待,不尊重他们的人格;有的教师甚至与领导发生冲突等。
3、职业行为问题。
教师心理问题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有以下几种:①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备课不认真,上课马虎对付;粗暴惩罚学生,时常小题大做,抓住学生的小错不放,打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②对教师职业失去兴趣,每天都想着另觅高职,因而自然会将消极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4、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降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学校内部管理的原因和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1、我国教育现状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使许多教师无法应对。同时,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虽然“科教兴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极为艰苦。工作繁重、待遇低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2、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期望及其职业的特殊性给教师带来的压力。
现代社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身兼管理者、保姆、医生、学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和学习者等多样化的角色。现实中,人们一般把教育质量低、学生问题多等归咎于教育。在教育内部,又往往把问题归结到教师身上。这就直接或间接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威望,减少了社会对教师的支持,这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同样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过度强调竞争,使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
目前,教学主管部门以教学成绩评价学校,学校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建立了一套成绩评价体系,通常按教师的教学成绩排队,使得教师之间的竞争基本上围绕教学成绩进行。有的教师为了提高班级学生的成绩加班加点,而这样的举动对别的老师又是一个警告,于是,新一轮竞争的恶性循环开始了,使教师的身心疲惫不堪。
2、评价体系的不科学,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都想尽心尽力地工作,并希望自己辛勤的工作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但实际情况如何呢?由于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有的学校在教师的工作量化中竟然引入了“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民主评议”等,以体现其量化的科学性。成立了督导室、考评办之类的部门,专门有庞大的机构负责对教师考核。学校不同于工厂,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无法去准确计量的。所以,那些用“学科权重系数”“工作量计算公式”和“民主评议”来量化教师工作量,评价教师的好坏,人为地制造学科间的差别,必然导致部分学科教师心理不平衡。
3、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缺乏人性化,使教师人人自危
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校的管理并未体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而是以领导的意志和领导的思想为中心,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一些领导常常不顾教师的心理感受和尊严,随意训斥冷淡教师。甚至整天手拿“下岗”的大棒吓唬老师们,这使当前教师队伍中普遍蕴蓄着一种长期积压的忿闷。
4、劳动强度过大,导致职业倦怠。
目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除了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各类活动之外,还要家访、应付上级检查、搞教学科研等,教师“超负荷”运转情况比较严重。教师常常夜间备课,加上家务劳动,侵占了晚上休息时间,一天工作后甚感疲劳。再加上教师平时还要参加各类考试及学历培训等,这样严重地加重了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心灵负担、经济负担。
(三)教师本身因素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因素。无论在工作或生活中,都没有绝对的一帆风顺,人总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而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认识出现偏差,不能得到心理释放,可每天重复单调、枯燥的工作和生活,以致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紧张焦虑,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极易形成心理障碍。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师生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时刻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教师们胜任工作,健康地生活,这无疑有利于家庭,有利于学校,有利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