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课的重要作用

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课的重要作用

作 者:褚仁贵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五中 261500)

摘   要:抓好德育教育,其他矛盾便会迎刃而解。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让学生在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最终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世界观;价值观;德育教育;思想感情

一、高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是历史学科的要求历史学科的目的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尤其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积极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样才能够满足历史这门学科的需求,也才能够满足历史教学发展的要求。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的接班人。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历史教育专家赵亚夫指出:“为什么要学历史?为了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学会做人这是历史老师的历史使命。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专职工作者和班主任的责任,更是每一个任课教师的职责。
二、利用新课中的导入,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中,首先抓好“导课”这一环节。我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富有感情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历史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我先播放一小段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视频资料,然后告诉学生这一视频是跟近代史有关,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这样的导入,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了国耻国难,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树立起不忘国耻、发愤图强的雄心与壮志。此外,尊老爱幼,谦虚礼让,诚实正直,文明礼貌,仁者爱人等丰富的内容在历史教科书中都可找到鲜活的事例。这些内容学生学习之后,就会以史为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加强道德品质的修养。
三、在历史课外活动中贯穿德育教育内容课外历史活动可以补充历史课堂内的不足,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引起学生们很大的兴趣,教师应注意寓德育于娱乐之中,如让学生们征集历史人物的小资料,制成小卡片,举办历史故事演讲会,结合重大的历史纪念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纪念馆、历史遗迹等。
总之,育人德为先。历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接受德育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最终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柳斌.《重视德育实效,推进德育创新》,《中国教育》2003 年第4 期。
[2]王宏志.《迎接新世纪,重视历史教育》, 《课程·教材·教法》,2001 年第2 期。
[3]赵亚夫.《历史教学价值观》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