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性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性

作 者:谭 婷

(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学校   257091)
      [摘要] 信息技术作为小学的地方课程,它具有教学内容丰富,动手能力强,自主创新形式多样,更新速度快,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基于以上这些特点,我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首要考虑的是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的上好信息技术课,这也使大多数老师所关注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法也成了信息技术老师所追捧的关键词,同样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学习,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才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对于写作来说起笔不俗、新颖生动的开头,会使阅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好感,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课堂情景可以给学生带来快乐,学生快乐也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在我的课堂上,我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
   1、在“故事”中引入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源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各种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每个人在儿童时期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故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尽可能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故事内容,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我在讲ppt中的“动画效果”时,我运用了喜羊羊的故事,首先讲一下喜羊羊他们发生的故事,遇到的困难,然后一步步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帮助喜羊羊摆脱灰太狼,让孩子们扮演喜羊羊的角色,身临其境当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巧问设疑,营造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运用的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巧妙,能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认识矛盾,激起探究的愿望,造成一种心理紧张,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意向。因此教师创设情境时要注重激情引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问题的存在,并产生去解决的兴趣。例如:在讲授画图软件中的“曲线”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出两条曲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发现在画第二条曲线时第一条会再次弯曲,这时我抓住时机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如何解决?”,学生在起初的自信满满中遇到挫折,激起他们的求胜心一定要攻克难题,使其自己主动找寻解决方法。
  3、小组比赛,创设竞赛情景。
  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现在的孩子不断的参加比赛提高了他们的竞争意识,我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前将全班同学分小组进行比赛,把学生作为参赛选手,学生求胜心切,会全力以赴,在这个过程中同样会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寓教于乐,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主要原因来源于游戏,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然而我们在课堂上要完全禁止学生玩游戏吗?这不能成为保护学生的理由,这就要看我们如何巧妙的运用游戏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键盘,如果我完全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解键盘的分区基准键位的话,不出几分钟学生就睡意大增了,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我运用了一个键盘游戏比赛,学生先进行比赛,让优胜者来说一下自己对键盘的指法认识,因为游戏旨在练习键盘的八个基准键位,指法演示的非常清楚,不用我再用大量的时间讲给学生听,为了能够得到好的成绩,学生自然会主动寻找正确而快捷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和语言总结能力。而我只需要做一下重点提示就可以了。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们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教师只有想尽办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小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使他们主动地学习,为今后学习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三、学科间的整合,更具吸引力
  通常其他学科一直在追捧与信息技术课的学科整合,那信息技术能不能与其他学科整合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也可以在设计一节课时把其他学科的知识穿插进来,更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学生上信息技术课单纯学习理论非常枯燥,也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将其他学科的知识穿插到信息技术课中,可使本课更具吸引力。例如,在教授《金山画王》中的给图着色时,我发现图库中有幅“巨人的花园”一图,我突然想到学生在语文课上刚上过这篇文章,因此我用这篇文章贯穿整节课,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给图着色。在语文课上学生很难想象巨人改变后花园的模样,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己动手改变花园的模样,充分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也有更大的动力学习着色的方法。运用语文课文作为本节课的基础,学生既能掌握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对语文课和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科间的整合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竞赛评比,检验学生能力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给学生举办了许多信息技术操作竞赛,给学生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再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汉字输入比赛、用附件里自带的画图软件、金山画王等常用软件进行美术绘画创作,学生们都能熟练地操作各类画图工具的基本功能,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发现并创造出工具的其它用法,以达到普通画纸、画笔无法满足的、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艺术效果,也增强了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结合WORD、金山画王、POWERPOINT等常用的软件来设计各类表格、贺卡、海报等与日常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作品,学生们都能运用自如,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例如在过教师节时,我提示大家可以运用以上软件制作贺卡送给老师更加有意义,学生作为礼物送给其他老师,也让老师们感受到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创作水平,使他们通过刻苦努力和亲身体验获得了收获知识的满足感、成就感。通过展评,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创造性思维,调动了更多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知识的热情,加快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形成,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设立艺术素养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方面的艺术素养班,将部分信息技能水平较高、十分热爱信息技术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予充分指导,讲授一些有实际用途的知识,例如我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器维修维护和系统的维护重装等,通过这样的培训,机器出现基本故障时,学生能够自己解决,在课堂上其他学生遇到电脑故障时,可以帮助解决,这节省了老师很大一部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作为班级电脑的小小维修师。还有在讲授PPT时,有很多组合叠放次序在其他的地方也可运用到,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所创新,在讲完组合叠放次序后,很多同学已经运用所学知识把以前学到的“金山画王”里的漂亮图画组合叠加到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我帮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参加比赛,学生当获得成绩或在网上得到展示时,他们获得的成就感非常人能体会到的,同时也会给其他同学进行创作比赛增强信心。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事,教师单方面做的再好,不适合学生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尝试实践,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