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诚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关键词:以境诱读 以读引读 以说带读 以读促思 以评促读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吹泡泡》一课,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学习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以读引读
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既为人师,终究是要给学生“一些什么的”,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毕竟是待启蒙的儿童。启蒙的责任就是教师要“导”,不能让学生自生自灭,要有扶助,要有引导。引导既包括教师的范读、还包括朗读技巧的暗示等,例如两种读法对比着“夸张”的读,让学生感悟哪一种读法更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林海》),先把重音放在“千般宝”、“落叶松”上,让学生感悟,再把重音放在“兴安岭上”,再让学生感悟:哪种读法更好。同时,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不强求朗读方式的一致,给学生一个自主发挥的空间,如《松坊溪的冬天》中有这样一段:“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学生出现两种观点:一部分认为应该一句比一句声调高,一部分认为应该一句比一句声调低。我没有裁定,而是请学生自己互相朗读,并各自说出理由,前一部分同学说“这样读能让人体会到雪下得越来越大,松坊溪村人非常兴奋。”后一部分同学认为“一句比一句声调低才有意境,说明松坊溪这儿的雪景非常迷人。”既然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朗读已把文章理解得这样透彻,我们又何必强求一致呢!
三、以说带读
如《翠鸟》一课采用角色体会法,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翠鸟,老师则变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的人类好朋友。然后身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师对可爱的“翠鸟”们进行采访:“翠鸟女士,你们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呢?给我们唱一首好吗?”“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可见你们的叼鱼本领一定很高超了,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噢,你说你们本领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翠鸟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一系列问题根据需要灵活穿插,有详有略,既把课文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又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了。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出总结:“非常感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要提吗?”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感悟,思考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读促思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教《一夜的工作》中第2自然段时,他让学生齐读了一遍,就紧接着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些重要语句写的?”此时,课堂间鸦雀无声,很多同学一脸茫然,没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于是,教师急了,便指名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回答,结果还是无言以对。可看出该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读书思考的重要性,没给学生留出读书待思的空间。学生不是电子计算机,不是一读便知。如果是这样,那学生还用得来上学吗?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首要部分。不要只是表面上摆个教学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那样会很难使学生走进文本,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揣摩表达,想象意境及读出韵味。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思考、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只有充分给予学生阅读的自由和思考空间,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保护学生的个性,学生才会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才会闪现出思想的火花。
五、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综上所述,通过“以境诱读”——创设读的情境,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以读引读”——老师的范读,引发学生读书的情绪;“以说带读”——师生的述说,带动学生研读课文;“以读促思”——阅读中融入自己的知识和情感;“以评促读”——对读的点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地读。使“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多读自悟”的目的。
以上“以读为本”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了“多读自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扎实、高效,而且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