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任务驱动法”对学生习惯养成的有效性分析
作 者:胡红梅
(石门县第一中学,湖南 常德 415300)
大
中
小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高中生学科阅读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XJK23CJC057。 摘 要:本文主要从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这一领域展开,将重点放在探讨“任务驱动法”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性方面。任务驱动法有利于形成学生定时阅读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时的专注度,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针对“任务驱动法”设计阅读目标,引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分层次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要,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等,来分析其对学生的阅读习惯会产生何种影响。本文旨在为改善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提供新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任务驱动法;习惯养成
引言
在农村高中,由于受到资源、环境等影响,语文阅读教学陷入了窘境。学生阅读习惯不好,阅读水平的提高缓慢,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引发学生兴趣,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育理念的更新,让任务驱动法进入课堂。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中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探究任务驱动法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为农村语文教学改革注入新动力。
一、任务驱动法对农村高中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有效性分析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碎片化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容易陷入阅读无序的状态。而任务驱动法则能够打破这样的局面:教师会将阅读任务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给学生规划阅读计划、规划阅读时间,其中就蕴含着一种科学的习惯养成逻辑。比如一周有固定的阅读课时,且要求学生务必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这种规律性的安排符合心理学的“21天习惯养成”理论,若能长久坚持下去,学生会主动养成为定期阅读的习惯,阅读不再被视为额外的任务,而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扩大视野、充实内心的精神源泉,同时也帮助学生形成为较为固定的定期阅读节奏,从而提升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认知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阅读专注度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任务驱动法下的阅读任务具有目标和需求,这成为提升学生阅读专注度的助力:若想实现任务目标,务必将注意力放在阅读内容上,这样就起到了训练注意力的作用。学生做任务期间,逐渐就会学会如何排除各种干扰,并且全神贯注地读书。学生沉浸在书中时,既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又能锻炼大脑专注和思维能力。长久以往,他们在处理其他事情或解决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更容易很快地聚集精力,怀着饱满的热情和高效的节奏来对待。
(三)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
传统的阅读只为逐字逐句浏览,而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旨在让学生动脑思考,而非敷衍阅读浏览。学生需主动探究教师设置的任务,从而改变现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任务均为学生需深入思考的内容,在对一篇文章的写作手法的分析任务上,需要学生阅读文章,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才能总结出这篇文章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手法的作用。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地就会形成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不再敷衍了事;而是认真深入地去思考探究这篇文章内容。这种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思想上的交流,去体验文章中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举能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形成具有独立性的见解与思维,完成在阅读中成长的目标。
二、任务驱动法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基于阅读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在制定任务时要围绕着阅读目标来进行。在教小说的阅读时,如果目标是让学生学习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从小说中挑选出一个人物,从这个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角度来剖析这个人物的性格,制作一个人物形象分析卡。这样的任务是与阅读目标相关的,有助于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之中获取相关的知识技能。
(二)引导学生在任务中掌握阅读技巧
学生做任务时,教师要重点带领学生学习阅读的方法。碰到比较长的书,先大致浏览一下大概内容以及结构;针对较为重要的章节或者段落部分,细致品味言语,感受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还可以在读书时做批注,将自身的疑问、感触、想法记录下来。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学会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改善阅读效率。
(三)分层任务设计满足学生差异需求
农村高中学生语文基础、阅读能力差别大,如果想让每个学生都能从阅读教学里有所获益,教师得分层设计任务。基础差的学生,能布置些较为简单的任务,可以让他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比如“找出《祝福》中描写祥林嫂外貌变化的句子”“概括《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初次相遇的情节”等;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理解文本内容、探究文章深层含义的任务等,譬如 “分析《阿 Q 正传》中阿 Q‘精神胜利法’的表现及原因”“比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而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 “探究创造” 类任务,如 “结合农村现状,谈谈《故乡》中‘希望’的现实意义”“为《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写一段颁奖词(结合农村奋斗精神)”。这样就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处在自己能完成任务的范围内,进而提升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
(四)任务设计融入情境化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感
农村高中学生阅读经验不丰富,完全共情作品的能力也有限,久而久之阅读的兴趣就减少了,更不用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鉴于这样的现实,教师在完成一些文本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 “做中学”,提升阅读主动性和体验感。教学时可以尝试角色扮演情境:阅读小说时,设计角色扮演任务,如教学《雷雨》时,可设计舞台剧表演任务,让学生在角色饰演中更好的理解人物心理和性格;在教学《哈姆莱特》时,让学生表演朗诵,演绎“生存还是毁灭”独白,体会人物的矛盾心理,让学生在代入中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也可以尝试问题解决情境:针对实用类文本(如新闻、调查报告),设置 “解决问题”任务,如阅读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报道后,小组合作“为家乡学校提一条改进建议(结合文本信息)”;阅读科普文后,“向村民解释一个科学现象(用文本中的说明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实用价值。
三、结论
任务驱动法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任务设计让学生有效地实现阅读目标,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来说,任务驱动培养了学生有规律地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专注度,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日后可以让任务驱动法在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推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华,王泽.新教材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单篇+群文+整本书”多样态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语文世界,2024,(20):14-15.
[2]王泽,魏华.农村普通高中“单篇+群文+整本书”多样态阅读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2024,(17):18-19.
[3]李小萌.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的教学策略[J].作文,2023,(24):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