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新课标为导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 者:辛天琪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南燕川乡中心学校,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这些理念融入日常教学,如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诗词的字词含义、韵律节奏,更要引导他们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情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审美能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以新课标为导向,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设情景;分层;个体差异;习惯养成;多元评价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与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变革与挑战。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成为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一、深入研读,领会新课标理念
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理念与内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课标强化了育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方面。教师需要理解这些素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整体。文化自信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为语言运用提供丰富的文化源泉;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创设情境,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情境教学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与具体的生活场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会、读书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三、立足单元,构建任务群教学
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的课程组织与呈现方式,这要求教师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具有关联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一个单元通常围绕一个主题或语文要素展开,教师可以根据这个主题或要素,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子任务,形成一个有机的任务群。
如教授“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任务群:“名著知识知多少”,通过查阅资料、小组交流等方式,了解中国古典名著的基本信息;“名著故事我来讲”,选择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个故事,进行复述或改编,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名著人物我来评”,分析名著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品质等,培养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名著阅读我推荐”,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古典名著,并说明推荐理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视野。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在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存在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这些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问题。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出一些事实性问题,如字词的读音、含义,课文的主要内容等,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提出一些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如对课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多元解读等,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在作业布置方面,也可以设计分层作业。基础作业要求全体学生完成,主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提高作业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运用和拓展;拓展作业则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如写一篇与课文相关的小论文、制作一份手抄报等。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五、渗透习惯养成,让学生“善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小学语文阶段需重点培养这几个习惯:
1、“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遇到生字圈出来,喜欢的句子画波浪线,有疑问的地方打问号。比如读课文时,在“五彩缤纷”旁写“像彩虹一样多颜色”,在“他为什么这么做?”旁写自己的猜测。
2、“认真倾听”:课堂上设计“听指令做动作”“复述同学的发言”等活动,比如让学生听完同桌的发言后说:“他刚才说‘小蝌蚪先长后腿’,我补充一点……”,培养专注听、准确记的能力。
3、“主动积累”:鼓励学生建立“词语银行”,把课文里的好词(如“亮晶晶、香喷喷”)、生活中听到的妙句记下来,定期在班里“兑换”——积累10个词语可以换一次“故事分享机会”,让积累变得有动力。
六、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倡导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如在小组讨论后,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发言质量、团队协作能力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发现不足。评价内容也应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评价《落花生》一课时,除了考查学生对字词、课文内容的掌握,还可以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对“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一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在表达自己观点时的思维逻辑性和语言流畅性。评价方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还可以采用课堂表现记录、作业评价、成长记录袋、口头评价等方式,全面、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加强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如绘本、童话、儿童小说、科普读物等。可以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同一本书,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浏览、跳读等,让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文本类型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语言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深入领会新课标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情感与价值观的塑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