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作文教学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作文教学

作 者:周玉娇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灵寿镇南托小学,河北 灵寿 050500)

 摘   要:在中高年级,教师可以开展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有的专项训练,如训练、结尾训练、细节描写训练等,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提高写作水平。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思维能力;情感;创设情境;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中,作文教学犹如一座连接知识与表达、思维与情感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关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更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和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如何开展有效的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语言能力的培养
作文是语言运用的综合体现。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字词、语句、修辞手法等知识进行整合与运用,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从最初的简单句子,逐渐过渡到复杂的段落和篇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丰富词汇量,掌握不同的句式结构,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修饰语言。
(二)思维能力的发展
写作过程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在构思作文时,需要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他们要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组织文章的结构,这些都离不开思维能力的支撑。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表达与心理健康
作文是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窗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丰富而又敏感的时期,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和感受,需要一个合适的渠道来表达。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对生活的感悟、对未来的憧憬等情感抒发出来,从而获得情感的宣泄和心理的满足。同时,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学生在作文中讲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和解过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许多小学生对作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不知道写什么。同时,一些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觉得写作文枯燥乏味,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写作。 
(二)教师方面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采用“命题 - 讲解 - 写作 - 批改 - 讲评”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
  三、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
1.创设情境,引发写作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模拟生活场景,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欲望。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拔河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然后引导学生将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作时就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鼓励自由表达,尊重个性差异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想象,不要对学生的写作内容和形式进行过多的限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欣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对于学生的作文,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的写作信心。
  (二)丰富写作素材,解决“无米之炊”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的变化,观察同学的表情、动作、语言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观察活动,如观察蚂蚁搬家、观察日出日落等,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素材。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蚂蚁搬家,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写作时就可以将这些观察到的内容写进作文中,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2.开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如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积累好词好句、名人名言、精彩段落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读后感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例如,学生在阅读了《安徒生童话》后,被童话中的精彩故事和优美语言所吸引,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不自觉地运用一些类似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从而使作文更加富有文采。
  (三)加强写作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1.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如如何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表达等。在审题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文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含义,确定写作的范围和重点。在立意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主题,使作文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在选材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真实、具体、生动的材料,使作文内容丰富、感人。在构思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在表达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准确、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写作,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在教学“写人”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
2.加强写作训练的系统性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训练体系,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到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低年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看图写话、造句、写日记等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强写作指导,优化作文批改与讲评,让学生在写作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点亮学生的童心,放飞他们的写作梦想,让他们在作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