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研究
作 者:白春梅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中国共产党灵寿县委员会党校,河北 灵寿 050500)
大
中
小
摘 要:本文聚焦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的关系,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挑战,结合政策导向与实践案例,探讨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够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党员素质等举措,可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治理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乡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以及治理任务的复杂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有效引领乡村治理,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课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贯彻党的政策的关键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的执行者。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和组织,能够将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惠农支农等政策精准传递到农村基层,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不打折,让农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
(二)整合乡村资源的核心力量
乡村振兴涉及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农村基层党组织凭借其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能够有效统筹各方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技术人才流向农村,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打破乡村发展中的资源分散、配置低效等困境。
(三)维护乡村稳定的坚实堡垒
在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农村基层党组织扎根于群众之中,能够及时发现矛盾隐患,通过调解、协商等方式化解纠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活动,能够提升农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营造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环境。
三、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组织活力不足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队伍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年轻党员数量较少,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不足。此外,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多以会议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缺乏吸引力和实效性,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待提升。
(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乡村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农村电商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一些基层党组织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存在本领恐慌。同时,部分干部工作方式方法陈旧,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管理,难以适应新时代乡村治理的多元化需求。
(三)群众基础有所弱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问题突出。留守村民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与基层党组织的互动减少。此外,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未能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导致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和认同感下降。
四、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引领基础
优化党组织设置: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社会组织形态变化,打破传统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产业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通过在石材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了石材产业升级。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在青年农民、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的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线上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
(二)创新治理模式,提升引领效能
推行 “党建 +” 模式:探索 “党建 + 产业”“党建 + 生态”“党建 + 文化” 等模式,将党组织建设与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例如,河北省灵寿县北城东村通过 “党建 + 文化” 模式,实现了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民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议事决策中的引领作用。通过 “四议两公开” 工作法,保障村民对乡村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三)强化服务功能,密切党群关系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党组织要聚焦群众需求,推动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通过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整合便民服务、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等功能,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定期走访群众,了解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推行 “党员包户” 制度,每名党员联系若干农户,帮助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紧密相连、相互促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组织建设、治理模式创新、服务功能强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引领力。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未来,随着乡村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模式和路径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